人到中年,6點還是8點起,過的是兩種人生

早睡早起,認真學習,鍛鍊身體,努力工作,敢於挑戰基因中的惰性,用雙手創造更好的世界。
——“言論”,《讀者》2021年第10期
早睡早起,認真學習,鍛鍊身體,努力工作,敢於挑戰基因中的惰性,用雙手創造更好的世界。
——“言論”,《讀者》2021年第10期
有一段時間,我為了追劇,陷入了作息的惡性循環。
天天凌晨一、兩點睡,早上八點半掙扎著起床,洗把臉就往外跑,趕去上班。
一路上,忙著趕車,轉車,連早餐都來不及吃,只能到單位隨便對付一口。
而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在一種「又困又睡不著」的狀態中,苦苦煎熬。
頭腦昏沉,反應遲鈍,別說工作,就連自己喜歡的事,也提不起興致。
然而,一到下午四、五點,我就忽然精神了。
接下來,就是各種吃喝,在外面玩到晚上九十點,再回家追劇,熬夜。
一段時間後,我明顯發現,皮膚出油出得厲害,體重也增加了不少。
更令我不開心的是,生活完全陷入一種失序,行動力變弱了許多。
中國睡眠醫學會調查顯示:
超過70%的年輕人有熬夜的習慣,甚至90%的年輕人身體出問題都與熬夜有關。
超過70%的年輕人有熬夜的習慣,甚至90%的年輕人身體出問題都與熬夜有關。
伴隨熬夜而來的,是早上的晚起,伴隨身體變差而來的,是生活的混亂。
尤其是人到中年,早上幾點起床,對接下來的一天,甚至整個生活,特別關鍵。
6點和8點起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來源:視覺中國
很多煩惱,根源就在混亂的作息
同事老趙,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也在新媒體產業打拼。
頭幾年裡,她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常常加班到凌晨。
我們公司是彈性工作制,對上午幾點打卡,要求不嚴。
所以早上,老趙就睡到十點多,再盯著兩人黑眼圈上班。
無論她狀態在不在線,工作都像一個大漩渦,瞬間把她拋入一種繁忙。
最開始,老趙是我們團隊的標桿,業績無人能比。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她覺得精力無法集中,稿子也頻頻出錯。
長時間的熬夜和壓力,讓她神經衰弱,精神萎靡,經常感冒、頭暈。
而這個身體狀態,又令她早上更昏沉,更賴床。
熬夜—晚起—再熬夜—更晚起,如此混亂的作息,終於在某一天,擊垮了老趙。
那天,她胸悶氣短,焦慮異常,被同事們匆匆送去醫院。
後來,她還是在醫生勸導下,休息了一段時間,才恢復了健康。
別小看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這些小事。
《早起的奇蹟》中說,人怎麼過早晨,就怎麼過一輩子。
你急忙慌張起床,一整天都會在忙亂中度過,時間久了,生活便難以掌控。
最近看到一個新詞,「時間貧窮 」。
人到中年,大家會不同程度陷入時間貧困。
所有事堵在一起,工作的、家庭的、孩子的,令人分身乏術。
倘若白天效率不高,那內心的焦慮,只會與日俱增。
試想一下,每天被鬧鐘刺耳的鈴聲叫醒,是多麼被動,多麼慌張。
你來不及緩一緩,幹什麼都慌張張,再碰上一點麻煩事,就更沉不住氣。
每天在忙亂與焦灼中度過,這樣的日子,煩惱也會如影隨形。
可以說,人生很多問題,根源都是時間問題。
來源:視覺中國
人到中年,幾點起床,差別超乎想像
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