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時代,如果你想改變自身的命運,不妨這麼做

曾有人說過,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行業飽和,層級流動停滯,每個人都將陷入到惡性且無意義的競爭當中。
什麼是惡性且無意義的競爭呢?
比如你是一家企業的職員,每天只要工作8個小時就能夠下班了。可是,在某一天,不知哪裡出現了這麼一批企業老闆,他們號召員工要工作12個小時才能夠下班。
而你的老闆看到其他的老闆也這麼做之後,那他們也讓你們工作12個小時才能夠下班。如此,企業之間的惡性化競爭就開始了。而且,這樣的惡性化競爭,是以不斷地“內捲”為前提的。
也許你會認為,自己辭職就好了,就可以不用看那些人的臉色了。可實際上,你一旦離開了這個崗位,要想再找一個差不多的崗位,那就很難了。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內捲化的競爭,不僅體現在員工加班上,還體現在入職工作上,以及社會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
也許,一份六七千元的工作,就能夠引來好幾百人的爭奪。也許,一份安穩的鐵飯碗工作,就能夠讓數万人拼死拼活地去競爭。這,就會造成極度的內捲。
在內捲時代,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妨這麼做,絕處逢生。
在內捲時代,要懂得避鋒芒,尋破綻
我們不妨思考,在哪些行業裡面,內捲化的情況是特別嚴重的?
毫無疑問,在傳統行業當中,內捲化的情況特別嚴重。而且,哪怕我們都知道這些行業競爭趨向於惡性化,可我們還是喜歡鑽進去與別人競爭。
這種情況,在中國社會是特別常見的。因為我們天生就有一種崇尚“傳統行業”,而畏懼“新興行業”的心態。
就拿熱門的醫生行業、金融行業,亦或者公務員行業來說,這三類職業可謂是中國人畢其一生的追求。可是,它們卻是特別傳統的行業了。
一般來說,這些行業的蛋糕雖然很大,可它們終究是有限的。一旦想分蛋糕的人多了,那麼就會有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會被淘汰出局,成為內捲中的失敗者。
對此,我們終究要有這樣的觀念,除非自己天資特別卓越,能力特別出眾,背景特別雄厚,否則,我們還是需要避其鋒芒,尋找新行業的出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內捲時代,我們不能人云亦云,聽信不恰當的信息流
科技發達了,網絡技術突破了,其實我們所接受到的信息流也就更多了。也許你以往一天只能接受兩條信息,可如今你一天就能夠接受至少過百條信息,接受信息的量級多了十倍不止。
可是,信息越多,當中的真偽我們就越是分不清,看不懂,容易被人忽悠,人云亦云,以至於被人套路了也不知道。
就拿現在網絡上受人推崇的成功學,或者投資學來說,那些所謂的老師和成功人士,他們真的能夠教你賺錢嗎?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世上沒有人會教你怎麼成功,怎麼賺錢。而別人教你賺錢,不過是在賺著你的錢而已。而很多人,卻容易聽信了那些人的鬼話。
在內捲時代裡面,我們不能有人云亦云的行為,更不能聽信不恰當的信息流。因為這世間有百分之九十的事兒,那是不可靠的。
在內捲時代,要發揮自己優勢,且後發製人
在兵法當中,我們面對敵人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先發製人,要不就是後發製人。
先發製人有個條件,那就是你的實力必須要雄厚,或者你佔據了一定的時機和資源。否則,你也就達不到先發製人的預期效果。
對於這世上眾多的普通人來說,其實他們更需要的,並非是先發製人的有效打擊,而是後發製人的隱忍待發。
普通人沒有背景,沒有資源,那他們不能夠跟別人硬拼,也不能夠以己之短,攻人之長,而是要揚長避短,默默地積攢自己的實力。
這裡的實力,可以是資金,可以是經驗,可以是人脈。反正當你有了自己的實力之後,你自然就能夠厚積薄發,別說找到好工作了,哪怕你想創業,也都有可能夢想成真。
在內捲時代,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思維和格局
在你看來,這個時代最大的內捲,都集中在哪些人群上呢?可以說,都集中在了普通的打工人身上。
我們要承認,這世上能夠成為老闆的,不超過百分之五的人。而其它那些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他們都只能是打工的命。
在這裡,我們不談老闆,只談打工人。因為打工人終究是佔了絕大多數的。
對於打工人來說,要想更好地應對內捲的情況,我們就得提升自己的思維和格局,不要被某一份工作而束縛,也不要被某個行業而捆綁了手腳。
在這個時代,往往是那些“斜杠者”取勝。何為“斜杠”呢?便是你同時擁有好幾個身份,而且每個身份都能夠為你賺錢那種。
比如你是一個白領,也是一位股民,同時也是業餘的設計師,亦或者網絡工作者。如此,在你面對內捲的時候,就多了幾分餘地和勝算。
因此,我們還是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切勿被一葉障目,成為井底之蛙,活在了無休止的惡性競爭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