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裡隱藏的五個強者思維,學到一個夠用一輩子

《天道》裡隱藏的五個強者思維,學到一個夠用一輩子
value101 2023-09-21 檢舉

《天道》這部劇改編自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被稱為覺醒開悟之作,是無數人眼中的「商場聖經」。

劇中女主角扮演者左小青曾提到,她的一位朋友受到劇情的啟發,重塑了思維,發家致富了。

正所謂,思維決定命運。

以下是《天道》中隱藏的五個強者思維,領會一個,足以受益一輩子。

1

丁元英的深度思維

 

丁元英是柏林大學經濟學碩士,難得一見的「商業鬼才」。

在古城隱居的他,認識了三個音樂發燒友:馮世傑、葉曉明和劉冰。

馮世傑想幫家鄉王廟村脫貧,但不知道能做什麼,只好鼓勵大家做苦力、進城打工。

丁元英卻一針見血地指出,王廟村脫不了貧,根源就在於「等靠要」的窮人思維。

他建議村民以家庭為單位,組成起音響生產基地。

一是面向高消費階層,利潤夠高;二是技術容易掌握,男女老少都能幹。

他也成立了格律詩音響公司,馮世傑三人率先投資入股。

當時,業界已經有不少知名音響品牌,格律詩很難脫穎而出。

丁元英便以超低價出售音響,很快就打開了市場,衝擊了業界老大樂聖的地位。

利益受損的樂聖將格律詩告上法庭,索賠600萬元。

馮世傑等人慌了神,怕賠得血本無歸,火急火燎地從公司退了股。

丁元英卻一眼看透,樂聖起訴並沒有法理,只不過是想利用輿論,向格律詩施壓。

他不慌不忙地應對官司,不僅一舉勝訴,還成功搶佔了樂聖的市場份額。

一眼看穿事物本質的人,和一輩子都看不透的人,注定會有不同的命運。

馮世傑等人只顧眼前,如同井底之蛙,剛到井口就墜回了無底洞。

丁元英卻洞悉全局,僅用幾招就擊敗樂聖,赤手空拳地打造了一個「神話」。

作家良大師說:認知能力決定了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做事重要100倍。

認知不夠,思維淺薄的人,就算看見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也會誤以為是坑自己的陷阱。

真正的高手,卻能看透本質,運用規律,抓住機會。

2

歐陽雪的自知思維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做「達克效應」:

有些人在自我評價時,會傾向高估自己。能力越差,這種高估往往越嚴重。

優秀的人從不自視過高,能時時刻刻擺正自己的位置。

歐陽雪出身寒門,早早輟學,憑藉著擺餛飩攤起家。

後來,她還跟好友合夥開了一家大飯店,成功從底層突圍。

認識丁元英後,對方指點她買下一支股票。短短10個月,她就賺回了一倍以上的收益。

可從天而降的一大筆財富,並未沖昏她的腦袋。

她明白自己沒能力駕馭股市,果斷選擇收手,繼續專心經營飯店。

後來,丁元英找她投資,讓她當上格律詩公司的董事長。

她也深知自己不懂音響產業,凡事不多插手,聽從丁元英的安排。

格律詩惹上官司後,小股東紛紛撤股,只有她獨自扛下風險,積極解決問題。

等到官司打贏,她卻退回到股東的位置,將董事長一職讓給了更有文化的肖亞文。

她說:“我就認一個傻理兒,守住餐館就能活命。別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會餓死。”

身在慾望與名利交錯的迷局中,歐陽雪始終保持著一份理智與自知。

她明白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想起莫言的一句話:

一個人最清醒的自覺,是知道自己的位置,如同知道自己的臉面。

做人,低估自己,容易錯失良機;自命不凡,又會不慎碰壁。

成事的秘訣,不過是有多少公斤兩,就攬多重的活兒。

3

肖亞文的借勢思維

 

胡雪巖說: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做事先不必求利,要取勢。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與其盲目在原地兜圈子,不如學會借力借勢。

《天道》中,肖亞文常跟好友芮小丹,聊起自己的老闆丁元英。

芮小丹誤以為,她想和丁元英當朋友。

她卻說:“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開悟,這已經夠了。”

她出身平凡,卻看得通透。

大學一畢業,她就應徵成為丁元英的助理。

在對方的耳濡目染下,她突破了思考局限,掌握了經商技巧。

跟著對方出入社交場合,也讓她見識了不少有地位、有思想的業界大牛。

不過一年時間,她就從職場小白,蛻變為了八面玲瓏的精英。

私募基金解散後,她憑藉著出色的履歷,順利入職北京一家大公司。

為了繼續得到丁元英的指點,她刻意拜託芮小丹關照對方。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