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10張哲理對比圖,我頓悟了改變人一生的“強者思維”

看了這10張哲理對比圖,我頓悟了改變人一生的“強者思維”
value101 2023-09-26 檢舉

 

靠人者自困,靠己者自渡。

 

在一次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稻盛和夫:

“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稻盛和夫不假思索答道:“思維方式。”

思考方式不僅影響我們處理事情的格局,也關乎人生的高度。

當一個人在思考認知上出現了問題,能力再強也是弱者。

學會像強者一樣思考、行事,你才能更好地應對風險,解決問題。

今天,晚君總結弱者與強者的十大區別,幫助你升級思維,向上成長。

 

1

弱者利己,強者利他

 

曾國藩說,利可共而不可獨。

生活中,總有些人自私自利,見到好處就想獨自霸佔。

卻不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桿秤,你的所作所為是別人自有評判。

一味地利己,只會推開自己的合作者,最後無利可圖。

而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分享利益,留給別人好處。

看過「塑膠大王」王永慶的故事。

有一年,用來生產塑膠的原油價格瘋漲,許多塑膠業者也跟著漲價。

但王永慶卻不惜減少公司利潤,堅決維持原價。

很多人都嘲笑他是個傻子。

對此,王永慶解釋:

“我把利潤留給客戶,讓他去擴大設備.如此一來客戶的需求量將會更大,訂單不就更多了?”

正是靠著這種讓利的理念,他才把企業做到了產業頭部的位置。

《活法》中有句話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

與人合作,你主動舍利,看似吃了不少虧。

但將眼光放長,你為別人謀了福利,對方自然也會源源不絕地回饋你。

學會利他,才是一種最高級的利己。

2

弱者互踩,強者互抬

 

社會學家孫立平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底層淪陷。

說的是,身處底層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種互害模式:

大家你踩我我踩你,互相傷害,結果集體落入一種淪陷之中。

曾經看過一張圖。

 

一群人被關在籠裡,互相扭打在一起。

他們寧願彼此踩擠,也不願齊心協力衝出牢籠。

到最後,所有人都被困死在籠子裡。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如此,見不得別人好,喜歡互相為難,彼此拆台。

卻不知,你對別人的刁難,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事實上,這世上所有的成功,不在於互相爭鬥,而在於互相託舉,彼此成全。

就像老話說的,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總有你獨自翻不過的山,渡不過的河。

選擇與人攜手同行,互相幫助,你才能穩定前進。

清代張潮在《幽夢影》裡說: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

沒有太陽的映照,白雲就無法變成綏爛的彩霞。

沒有山崖的存在,泉水就難以成為壯麗的瀑布。

正是雲與日,泉與岩的相互托舉,這形成了更美麗的風景。

而真正的強者,也總是彼此成就,攜手向前,互利共贏。

3

弱者復仇,強者原諒

 

有學生問亞里斯多德:

“老師,請問告訴我,為什麼心懷仇恨的人,總是神情痛苦呢?”

亞里斯多德回答:“因為折磨他的不僅有別人對他的傷害,還有他內心的怨恨。”

生活中,很多人過得悶悶不樂,並非生活太難,而是心中記恨太多。

對他們來說,別人對他的傷害,唯有以牙還牙,才能讓自己心滿意足。

別人罵了他一句,他一定要回罵一聲;

別人不小心踩了他一腳,若是他沒抓住機會踩回去,就得難受許久。

卻不知,他的斤斤計較,無異於反覆揭開自己的傷疤。

正如作家王爾德所說,為了自己,我必須饒恕一些人。

畢竟人生太多不如意,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介懷。

為了芝麻小事,浪費太多的心神,只會讓自己錯失眼前的美好。

而當你放寬心胸,那些無足輕重的侵犯,就如鴻毛,會輕到忽略不計。

所以真正的強者,都懂得及時原諒。

與其糾纏,再次傷害自己,不如釋懷,把恩怨留在過去。

學會原諒,讓自己過得更好,才是爛人最好的報復。

4

弱者合群,強者獨行

 

魯迅曾說,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會成群。

現實中,就有不少人如牛羊一般,總以為成群結隊就能帶給自己安全感。

但實際上,所謂的合群,只會浪費時間與精力,使人變得越發平庸。

心理學家蘇珊在非洲長大,她剛到美國留學的時候,怕別人說她落伍。

於是她就跟在同學後面參加喧鬧的舞會,喝嗆鼻的酒,看不喜歡的電影。

結果她的成績一落千丈不說,自己整天也渾身不自在。

直到有一天,她嘗試著獨自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這才發現浮躁的心終於安靜下來,內心還感到無比的充實。

此後她捨掉了所有的社交,一心撲在學業上,最後成為心理學家。

作家馮驥才說:

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空虛,優秀的人獨自成就自己。

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精簡生活中的無效社交,享受獨處的生活。

與其逼自己合群,不如逼自己成長。

當你學會獨處,在孤獨中修身養性,就能持續成長,變得出類拔萃。

5

弱者氣小,強者量大

 

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說過一件事。

當年他住在清華校舍時,幾乎聽不到別人吵架拌嘴的聲音。

即便發生了摩擦,大家也都能心平氣和地溝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後來搬到校外普通公寓後,幾乎每天都能聽到走廊中歇斯底里的爭吵聲。

甚至有人因為互相撞到肩膀,就大打出手。

校內校外情況迥異的根源,就在於強者與弱者之間,氣量的不同。

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越是沒本事的人,氣量越小,稍有不如意,便大發雷霆。

而能力不俗之人,胸中有丘壑,脾氣溫和,從不在意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南懷瑾先生曾說:心胸不可狹隘,心量大福才大。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