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真正的教養,是停止糾正別人的慾望

成年人真正的教養,是停止糾正別人的慾望
value101 2023-10-02 檢舉

成年人真正的教養,是停止糾正別人的慾望

蔣方舟曾分享過一段尷尬經驗:

 

她有一次接受了一個作家老前輩的邀請參加聚餐,然而在聚餐過程中,老前輩一直倚老賣老各種否定蔣方舟,教蔣方舟「做人做事」。

蔣方舟忍無可忍、怒懟對方後憤然離席。

青年作家盧思浩說:“一個人沒修養的標誌之一,是去別人的生活裡指手畫腳,輕易去影響別人的好心情,打擾別人的小幸福。”

好為人師者,總喜歡取笑別人,糾正別人,結果往往自取其辱。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顯擺自己的優越感,反而懂得克制,叫停糾正對方的慾望。

 

 

習慣式糾正:強迫家人改觀念,是家庭關係的“隱形炸彈”

主持人馬東曾在節目中提到自己和母親的相處:

由於擔心費電,只要屋裡沒人,母親就會馬上將燈關掉。

起初,他總是會糾正母親:“燈一直亮著費不了多少電,經常開關,反而會影響使用壽命。”

母親每次都笑著答應,但過後,還是一仍舊貫。

執意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是給自己徒添煩惱。

過度的“糾正欲”,不僅不會換來理解,還會使分歧倍增。

老一輩愛節約已成習慣,就算你告訴她再多次,她也會故意關燈,為這種小事斤斤計較只會影響母子和諧關係。

如果你的女兒告訴你長大想當清潔工,你會如何反應?大部分父母可能會否定打擊,甚至奚落諷刺。

有一個爸爸沒有盲目糾正,而是給了教科書般的回應。

女兒突然告訴爸爸,說自己長大後要當清潔工。

爸爸本能地愣了一下,但沒有生氣,而是平靜地問她為什麼。

女兒回答因為清潔工可以掃地,這樣子我們的地球就會更乾淨。

爸爸順勢引導,說清潔工要很勤勞,所以你現在就要養成勤勞的習慣。

不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要先了解成為那樣的人需要什麼樣的特長,那你就要去鍛鍊那一方面的特長哦。

在家庭關係中,最不討喜的行為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大講道理,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糾正、「綁架」親人。

你講的道理越多,家人越反感,越不願意和你溝通。

固執己見得糾正家人,只會把家人推向你的對立面;一意孤行得改造家人,想將對方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生活終將衝突不斷,滿目瘡痍。

給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盲目糾正,可以解決80%的家庭衝突。

唯有相互體諒,尊重彼此的個性和習慣,才能家庭圓滿,融洽幸福。

 

 

無意傷害:我是為你好,卻讓你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中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因為這是他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以「為你好」的名義,攪亂別人原本平靜的生活。

很多風景區山高坡陡,遊客徒步走完全程比較吃力,轎夫這一職業便應運而生。

以前在景區當轎夫,收入可觀,但是最近這一兩年,很多景區的轎夫開始「清閒」甚至失業了。

原來,很多網友覺得轎夫可憐,便網暴辱罵那些坐轎子的遊客:

「大家都生而為人,你憑什麼花錢踐踏他的尊嚴?”

「抬轎子的大叔好可憐,你怎麼還好意思坐啊?”

“我們不拿東西爬山都氣喘吁籲,你竟然還讓轎夫抬著你爬山,你還是不是人啊?”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