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莫言: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value101 2024-01-25 檢舉

莫言曾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中,談到自己筆名的由來。

他直言,小時候放牛時,沒什麼事情做,就愛管閒事、亂說話。無論遇到什麼人甚麼事,他總會插上幾句嘴,結果時常惹來一身麻煩。

一回到家,母親就哭著訓誡他一頓。父親語重心長告訴他:兒子,你少說話,管好自己就好。

所以當他後來開始作家生涯時,為自己取了筆名「莫言」。就是為了叮嚀自己少說話,管住嘴。

其實不只是說話,為人處世也是如此。當你費盡心思要插手別人的人生,最終只會讓自己反受其累。

就像《論語》所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連自己都活得不夠好,哪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克制自己糾正他人的慾望。

 

管好手,不指點別人

莫言成名後,曾有不少讀者請他寫一篇文章,專門分享閱讀方法。

莫言就在散文《雜談讀書》裡,做了兩點回應:

第一,讀書就如穿衣吃飯,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導說不定會影響你們閱讀;

第二,我的女兒正讀國中,我從不去指點她的功課,因為時代變化,我的老方法說不定不適合她。

在莫言看來,無論是因為經驗過時,或是人各有異,都不應輕易指點他人。

其實做人也是如此,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別人的人生,很可能會將對方引入歧途。

因為別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也未必全知。

董宇輝曾在直播間自責道:“我現在和我弟盡量少聯繫,只要不聯繫,他應該就不會反應過來,他現在生活的困難都是我一手造成的……”

原本弟弟在老家有工作,比較輕鬆,但賺得不多。

董宇輝得知後,憑著自己的經驗,建議弟弟辭去工作,到一線城市歷練一番。

弟弟聽從建議,先後在上海、深圳待了兩年。

但因為生活節奏太快,需要常常加班撐到半夜,他整個人日漸消瘦。

先前過於安穩的他又欠缺工作能力,以至於拿到的薪水十分微薄,到最後連房租都快交不起了。無奈之下,弟弟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

 

來源:視覺中國

直播時,董宇輝懊悔:

“這件事我做錯了,我再也不給人建議了,因為我們偏頗、片面、狹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導別人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人看到別人的處境,就會不自覺地以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去為別人規劃未來、指點江山。

儘管是真心“為你好”,但也忽略了對方願不願意、需不需要、適不適合,結果釀成大錯。

作家陳忠實曾出於「好心」指點了別人,結果卻讓自己悔之不及。

多年前,他收到一封來自農村的信。

寄信人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想問問自己是否能走上文學之路。

陳忠實看完,覺得文章平淡,但還是鼓勵他“你的文章不錯”,要繼續寫作。

年輕人自覺受到了鼓舞,就放棄農耕,全心投入寫作。

結果一生默默無名,窮困潦倒。

陳忠實也沒想到,自己隨便的一次指點,竟然「害」了別人一輩子。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說:

有些東西,自己盡量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了,就是豈有此理。

這世上沒有哪個人能全知全能,每個人都存在認知有限。

即便是同樣的人生劇本,也未必適合不同的兩人。

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片面的想法,把別人的人生指錯了方向。

收起那隻指點別人的手,少一點干涉,多一點理解。

於己,這是涵養;於人,這是良善。

 

管好嘴,不評斷他人

先來看看這張圖。

 

圖來源網路|侵刪

一眼看去,你是不是以為這是個「NO」字?

但當你換個角度再觀察這張圖。

 

圖來源網路|侵刪

它其實是個「YES」。

事實上,這兩張圖不過是同一個單詞,但有些人看是否定,有些人看就是贊同。

一張圖,角度不同,所見就不同。

生活也是如此,我們都很難擁有「全視角」。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