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到快崩壞時:不訴,不傷,不群
在外人眼裡,那個靈魂有著香氣的女子李筱懿,似乎是上帝的寵兒。
她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有頭腦、有智慧,她的每一本新書問世,都穩居噹噹新書銷售榜首,令人艷羨慕。
可是,聚光燈下的她有多鮮亮,曾經的她就有多晦暗。
30歲那年,由於紙媒日漸衰落,在報社工作了十年的她失業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時,她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她失去了原本美滿的家庭。
不僅如此,因為沒有了經濟收入,她還失去了女兒的監護權。
一連串的打擊讓她崩潰,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她每天都渾渾噩噩,不是埋怨命運不公,就是顧影自憐,哀嘆自己的不幸。
直到有一天,她從鏡子裡看見那個憔悴得連自己都差點認不出來的自己,才恍然意識到:痛哭不會改變事實,只會讓自己更糟。
覺醒之後的她,收拾好自己的情緒,一邊在女兒居住社區裡租了一間簡陋的房子,方便每天可以看到她。
另一邊,她每天雷打不動4:45起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寫書、做公眾號上。
日復一日、堅定不移,才有瞭如今的回甘。
尼采說,你在凝望深淵,深淵也在凝望著你。
如果你總是盯著負面的東西、釋放負面情緒,那麼最終你也會被負能量吞噬。
所以,越是難熬的時候,越不要在那些已經發生的事上執著糾纏下去,讓煩惱和焦慮毀掉你本來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心可以碎,手不能停。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終有一天,你會撐過寒冬,遇見春暖花開。
03
不群
《穿過悲傷的河流》中,失去兒子的卡羅爾,悲痛欲絕。
她無數次找自己的朋友聊天、一起喝酒、一起跳舞,企圖透過熱鬧來驅散內心的痛苦。
然而,當喧囂褪去,那種疼痛更加劇烈。
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日夜裡,她度日如年。
有一天,她偶然間捧起了一本哲學書,隨著一段段文字淌入心間,她的心竟莫名安靜了下來。
從那一刻起,她彷彿找到了治癒自己的良藥。
當被命運拋擲低谷的時候,當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時,我們往往越想求助於他人。
但忘記了,沒有人是你的救世主,自助者方能天助之。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曾歷時8年連續追蹤調查了3萬名美國成年人。
參加者都會被問兩個問題:
第一,去年你感受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第二,你是怎麼處理壓力的?
結果發現,治癒一個人最好的力量不在人群,而在自己,其中讀書與運動是對抗壓力最好的方法。
著名主持人朱迅在訪談中說,正是書籍和運動讓她度過了一生中最隱晦的兩個時期。
第一次 是在剛進入央視的時候,她發現在那個人才濟濟的地方,自己就像醜小鴨,什麼都不懂。
儘管自己用盡全力,但在導演的眼裡,她全都是錯的。
聲音不行、姿態不對、內容也不夠出色,甚至還被媒體抨擊為「可愛而空洞的女孩」。
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每次錄像,都會躲在牆角大哭。
就在她一度想要放棄的時候,她想起媽媽告誡她的話:當你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妨就去讀書。
接下來的時間,她重新拾起專業書,默默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她飽讀文學史書,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
半年之後,她強勢回歸。
是書拯救了她,她感嘆道,直到現在,無論去哪裡,她的包包裡總放著幾本書。
第二次 ,就在她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時候,卻突然被查出甲狀腺癌,不得不離開最摯愛的崗位。
那段日子,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讓她痛不欲生。
直到開始跑步,一切高峰迴路。
跑步不僅驅散了她內心的恐懼,加速了病情的好轉,也讓她精神煥發,再次回到舞台。
如今的她,輕輕鬆鬆就能跑完馬拉松。
正如她所說,只要一雙跑鞋,腳下長風起,煩惱煙消散。
《擺渡人》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答案是:你自己。
有些路,注定一個人走;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所以,與其指望別人為你點亮一束光,不如自己提燈前進。
當你崩潰絕望時,就去讀書,在文字中療癒靈魂,在智慧的引領下尋找出路。
當你煩悶彷時,就去運動,在暴汗中釋放自己的負能量,在一次次戰勝自我中實現蛻變。
當你懂凡事得向內求時,便是逆風翻盤的開始。
▽
馬丁說:“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
痛而不言,苦而不語,才是一個成年人最基本的修養。
與其四處奔告,不如獨自消化;與其抱怨感傷,不如沉心蓄力。
當你吞下抱怨,嚥下委屈,熬過命運的淬煉,你會發現,那些受過的傷,終將成為你生命的勳章。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