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重新啟動自己
突圍出自己的世界,多交友,多接觸外界,建起自己的人脈網。
當你的人脈網夠大,你就能網羅住更多的機會和各種成功的可能性。
義大利的貧民窟裡,有一個叫奇克的小男孩,天天和一群混混遊手好閒,吃喝玩樂。
等到年紀漸長,他開始琢磨擺脫底層的身份。
在偶然中,他認識到一名律師,並且順利和他成為朋友。
憑著這位律師的推薦信,他進入艾維大學法學院,成為社區裡第一個讀法學的大學生。
在大學裡,他聚集起一群有抱負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義大利人的社區俱樂部。
憑著這個俱樂部的影響力,他接觸到了州長、法官,慢慢和他們建立起連結。
後來,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人脈,他成為波士頓的議會市長。
聽過一個名詞:社交蝴蝶 。
意思是說擅長社交,愛搞人際關係的人。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感覺是貶義詞。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
那些在生活中的社交蝴蝶,他們接觸到的人更多,頭腦更活絡,遇到的機會反而更多。
中年以後,不要封閉自己的圈子,盡可能豐富自己的社交圈。
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潛移默化中跟上社會進步的節奏,人不會僵化。
學會更新自己的社交圈,人生才能擁有新的可能。
03
嘗試新的工具
前幾天看了一個羅振宇的採訪,他講了當年在電視台的一個經歷:
當年剛進央視的時候,電視台的牆根有一排電腦,十來個小女孩。
這些小女孩是央視招的打字員。
當時網路剛興起,很多電視台的老人還不會打字,只能手寫。
當時羅振宇的一大優點就是他會打字,會用電腦。
這導致他獲取資訊的速度比別人快了好幾倍。
別人可能還需要用書報、訪問找資料的時候,他已經在網路上完成了資訊的搜尋。
雖然他那時只有二十多歲,但憑藉著資訊優勢,迅速脫穎而出。
短短幾年,他從一個小年輕變成了業務骨幹,升主編,當製片人。
他感慨:“新的工具,能殺死一批人。 ”
不知道與時俱進的中年人,很容易被掌握新工具的年輕人淘汰。
很多時候,不是你本身不行了,而是你的生產工具太落後了。
新的工具,為人賦能,可以重建你的工作方式、協作模式。讓人飛快進化。
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00後的小夥在大城市捲不動了,回到小縣城開了一個兒童影樓,用AI重新創業。
在過去藝術照成本非常高,服裝、化妝、打光、拍照、修圖,整個流程下來費時費力。
一旦客戶不滿意,還要陷入長時間的拉扯。
但AI讓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只需要一張照片,動動手指,就能更換成自己不同風格的藝術照。
無論是效率還是成片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類簡史》中有一個觀點:人類演化的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工具的使用。
石器、青銅、鐵器、火。新的生產工具,帶來了人類的革新與進步。
人到中年,隨著體力和精力下滑,經驗的僵化,職場慢慢陷入困境。
可以學習嘗試新的工具,讓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人惟求舊,物惟求新。
讓這些新的工具為自己賦能,沒準有意外之喜。
04
《中年的意義》裡有這樣一個觀點:
自然界絕大部分物種在過了生育期之後,會迅速步入老年期,繼而衰老、死亡。
但是人類卻不同。
在生育巔峰期之後,人類有二十多年的中年期,隨後才會步入老年。
中年,是人類獨有的階段。
儘管體力精力在衰退,思考和圈子也開始逐漸固化。
但是,比起年輕人,我們的經驗更多,經驗更豐富。我們的情緒更加穩定,心智更加成熟。
對比老年人,我們的精力更充沛,思考更敏捷。
畢淑敏曾說:我渴求延長我的中年。這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候。
只要學會打開自己,打開頭腦和圈子,重新啟動自己,啟動人生。
中年,自然可以轉危為機。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