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聰明的社交方式:從不拆穿,但會遠離
四川大學教授陳昌文說過一段:
“聰明人,知道壞人惡,也不拆穿。因為我們應該遠離這些惡人,不要結緣,更沒有交流的必要。”
做人,一半裝傻,一半裝啞。
有些事心裡明白就好,不用說。
對一個人最狠的報復,不是指出他的問題,而是從記憶裡清空他,行動上遠離他。
01
清代學者汪詩儂在《所聞錄》裡,有這樣一段記載。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府上招納了不少幕僚,其中有位老儒寫下一篇《不動心說》,呈獻給曾國藩。
文中他自誇品行出眾,在利益誘惑面前絕不動心,能抵擋世間一切誘惑。
此文恰好被曾國藩的幕僚李眉生看到,覺得此人太過虛偽,當即拆穿了他。
曾國藩得知後,對李眉生說:
“我也知此人言行不一,可你這樣公然揭穿,只會得罪人,給自己埋下禍端。”
很多時候,我們見到嘴臉虛偽的人會忍不住想揭穿對方。
可是仔細想想,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莫言有句話說得很好:人性就是這麼虛偽,不是騙就是演。
面對虛偽的人,不要刨根問底,而是讓他繼續悲哀地虛偽著,然後默不作聲地遠離他。
知乎部落客@陳創 讀初一的時候父親從銀行辭職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
父親無奈,只能變賣房子還債,在父親再三懇求下,陳創被寄養在二嬸家。
家裡的大魚大肉,從來沒有他的份,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幫忙乾不少雜活。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他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學。
那時候,父親終於還清了債務,家中境況也逐漸好轉起來。
二嬸更是逢人便誇耀是自己教導有方家裡才出了個大學生。
每每聽到這些,陳創只是淡然一笑,也不多說什麼。
但自從離家上大學開始,他再也沒有踏進二嬸家一步。
鬼穀子曾說:覺人之偽,不形之於色;吃人之虧,不動之於口。
討厭虛偽的人,不要表現在臉上。自己吃了虧,長經驗了就好,不用去針鋒相對。
人與人無論何種關係,都是人心換人心,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轉身。
不要揭穿虛偽的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接話、不糾正,越遠越好。
02
張愛玲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憶胡適》,裡面有這樣一個橋段。
1955年11月,張愛玲來到美國定居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胡適夫婦。
擔心自己不善言辭會怯場,她特意拉了好友炎櫻作陪。
對於張愛玲和炎櫻的來訪,胡適夫婦展現了極大的熱情。
拜訪過後,炎櫻打聽出胡適不如林語堂有名,便告訴張愛玲以後不再去拜訪胡適。
張愛玲聽了心裡十分不快,但她並沒有表現在臉上。第二次去拜訪胡適時,她沒叫炎櫻作陪。
加上炎櫻後來總是不斷炫耀自己賺了多少錢,卻對自己的求助無動於衷。
張愛玲斷定炎櫻太勢利,她沒有當面直接指出對方的不對,但也從此不再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