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不婚不育了,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看社會大環境,你是不是有一種這樣的感覺:“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兒育女,非常普遍。”
很多父母聯想到自己的兒女,就開始抱怨:“這是什麼世道,養了一群白眼狼。”
也有很多人認同年輕人的做法,說:“如果生孩子繼承自己的窮,不生也是一種善良。”
帶著問題,我們深入探討一下,年輕人不婚不育的原因是什麼。
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找到問題的根源,連根拔起,才有意義。
01
生活的壓力太大,讓人不得不降低慾望。
古時候,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現在的人,讀書就耗費十多年,然後進入工作模式。
職場上,單休、熬夜加班、兩班倒等工作模式,是常可以遇到的。
一個月都沒有幾天休息,那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戀愛呢?就是有一個對象,都沒有幾天可以去見面,一起約個飯局,都困難。
喜歡旅遊的年輕人,都開啟了「特種兵打卡」模式,一天就奔襲七、八個景點。想要慢慢看風景,是非常奢侈的。
好不容適應了工作的各個層面,買房的壓力又來了。
一大批年輕人,要在大城市定居,只要買房,就把自己的收入套住了。
一個月的房貸幾千塊。而他的收入就那麼多。如果有一天失業了,這就急得團團轉了。
國家統計局在2024年9月的數據顯示,16至24歲的年輕人(不含在校生)失業率為18.8%。
多少年輕人在抱怨:“剛畢業時,別人嫌你沒經驗;工作幾年,有經驗後,別人嫌你年紀大。”
鑑於生存的壓力,許多年輕人改變對婚配的態度──一開始就不抱希望,自然就不會失望了。
管理學家“大前研一”,透過多番調研,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生存壓力的加大,人就會慢慢降低慾望。
比較一下,人的生存、人的婚姻、人的生育,應該是生存排在第一位。無法處理第一位的問題,那麼第二位,第三位是根本不會開始的。
特別是一些家庭,父母沒有什麼錢,在社會底層,根本就不能給兒女太多的資源。兒女什麼都要靠自己,這白手起家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02
錯亂的言論,誤導了大家的思考。
打開網絡,到處可以看到一些自媒體人,說結婚有多難,宣揚讀書無用論,還有人曝光生育率持續下滑。
人們跟著網路的言論,繼續去思考,錯誤的思維就來了。
比方說,《中國人口就業統計年鑑2023》顯示,我國的單身人口已突破2.4億人。
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單身漢有幾億吧。
其實我們不能這樣理解,而是分幾個層次去理解。單身的人之中,有的人是結過婚的,後來離婚了;有人是單人戶,不代表他沒有結婚;有人在戀愛中,只是沒有扯結婚證;有人結婚生娃了,也沒有辦結婚證書......
把情況進行分層了,就會發現,真正單身的人,佔比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