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叫醒自己

3月5日,驚蟄。
小時候,每到驚蟄,家裡都會大掃除。
把裡裡外外的垃圾清理完,就開始撒石灰,燒艾草。
煙燻火燎,燻得滿院子都是。
大人們說:驚蟄一過,冬眠的蟲子都醒了,此時驅蟲,效果最佳。
其實不只是蟲子醒了,門前的桃樹也開始泛青,路邊的小草也開始冒芽。
天地萬物,彷彿聽到指令一般,一齊醒來,努力生長。
而此時許多人仍沉浸在冬日的慵懶中。
驚蟄時節,叫醒自己,振奮精神,迅速投入自己的事業。
隨著天地萬物,一起壯大,一起成長,才能不負歲月,不負春光。
01
叫醒自己
今年拜年的時候,看到一副春聯。
龍騰盛世開新運
春滿神州慶豐年
我兒子不認識「豐」字,我給他解釋:這是豐的繁體字,意思是:滿山的豆莢,意喻豐饒富足。
我們常說:東風送暖,雨水充沛,才是豐收的好兆頭。
而在《易經》裡,卻是:雷火豐卦。對應驚蟄時節。
古人認為,除了氣溫和降水,雷火也是豐收的條件之一。
驚蟄時節,天地雷聲大作,雷電和空氣反應,製造出了大量的氮肥。
現代科學證明:每打一次雷,就會有一噸到兩噸的氮化合物會隨著雨滴落到地面。
幾乎相當於一個小型化工廠一天的產量。
溫度適宜,降水充沛,土地肥沃。
此時只需要順應天時地利,振奮精神,努力耕作,就能迎來豐收的結果。
如果不懂得珍惜,依舊渾渾噩噩,只能浪費了大好時光。
蘇洵年少聰穎,家境殷實。
父親酷愛詩書,哥哥很早就中了進士。
獨獨他,慵懶頹廢,日日遊山玩水,不思進取。
後來兒子出生,他才開始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科舉不第,他才明白自己早已把學業荒廢。
27歲那年,他終於醒來,不再懈怠,不再頹廢。
閉門苦讀六七年,終成一代大家。
唐代詩人陳子昂,早年出身富貴,父母嬌縱。
每天鬥雞走狗,無所事事。
直到十八歲以後,進入鄉校,才明白自己空耗光陰,虛度人生。
他從此和昔日狐朋狗友斷交,進入道觀之中苦讀。
花了幾年時間,讀遍經史百家,矯正六朝浮艷風氣,成一代文宗。
驚蟄時節,古人聞雷而動,見雨而種,敬業樂業。
我們也應效法天地,去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把握春天的機會,全力以赴。
聚沙成塔,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都不會被辜負,只要肯恩努力,總有收穫的一天。
02
警醒自己
先前有個電影《週處除三害》火上了熱搜。
電影我沒看,但是卻知道「週處除三害」的典故。
三國時期,東吳有個叫周處的少年。
仗著家裡有權有勢,無惡不作。
當地人把他和山中白額虎,水中蛟龍並稱為三害。
有一天,週處受人挑唆,上山入水分別殺了老虎和蛟龍。
鄉人以為他和蛟龍同歸於盡,大肆歡慶。
週處回來正好看到,心中震動。
他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反思自己的過錯,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他為國建功,成為一代名將。
《週易》中說: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春雷響起,人們應當恐懼修身,省察已過。
在天威之中,思過改過,修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