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最好的活法:入世,不入局

中年後最好的活法:入世,不入局
value101 2025-03-18 檢舉

 

心理學上有個“穿針效應”,很多人應該都體驗過。

縫衣針穿線時,你越全神貫注地盯著它,手就越容易抖個不停。

當你放鬆狀態,不以為意時,反而總能輕輕鬆鬆把線穿好。

這個“針眼”,就像我們人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局”。

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複雜,而是你對其求之過切,以至在不自覺間著了它的道,淪為局中人。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不刻意強求,不用力過猛,只以輕盈從容的姿態,走好這盤充滿考驗的人生棋局。

01

感情局:惜緣,但不攀緣。

歐陽修有句詞: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我們都曾期待一生相伴的情意,但知交零落,半路散場才是人生常態。

到了一定年齡,還是太執著於把一段關係抓在手中,只會讓人受困於情局,傷心傷神。

美國作家哈珀李和和杜魯門卡波特,曾是一對相識於微時的朋友。

倆都愛好文學,也都樂於做對方文學創作之路上的盟友,互相鼓勵,彼此扶持。

直到1960年,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完稿並得以出版。

一開始,卡波特還很為她感到高興,然而在其登上美國最受歡迎作家榜首後,情況就改變了。

哈珀李的大獲成功,讓卡波特有了落差心理,並因此漸生不滿,有意製造各種矛盾疏遠她。

後來,卡波特甚至對外宣稱自己才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真正的作者,讓哈珀李受到不少讀者的攻擊。

哈珀李沒有多解釋,相較於外界的誤解,真正讓她傷心的,是好友那張陌生訣絕的臉。

哈珀李選擇了從此退出公眾視野,回到鄉下過半隱居生活。很認可這樣一句話:人與人相處,本質上是互相篩選的過程。

當關係從親密變得漸行漸遠,那就說明彼此已經不再匹配,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要破解此局,我們需要做的只有順其自然。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導演賈樟柯在老家有一位朋友,兩個曾相伴走過多年的青春時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後來,賈樟柯打算離開汾陽到北京生活,好友雖然不捨,卻鼎力支持他的決定。

幾年後,賈樟柯在北京電影學院得以和這位朋友重聚。

起初賈樟柯以為對方有事到北京,順便來找他,聊天後才知,好友其實是特地來看望他的。

飯後賈樟柯盛情挽留,可好友知道他事務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做陪,堅持當晚就回汾陽。

就這樣,好友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回,只與他匆匆見了一面。

多年後,每當有人問賈樟柯怎麼理解「情義」二字,他都會講起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也給我很深的觸動。

中年人的生活,各有各的忙碌。

而經營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彼此在意,各自隨意。

不把關係看得太重,學會隨緣惜緣不攀緣,我們方能跳出情局之殤,享受一生所遇。

 

02

社交局:合群,但不迷失。

都說樹怕枯,人怕孤。

人生中,許多中年人為了融入身邊圈子,不傷及和氣,都在不遺力地扮演「老好人」的角色。明明感覺身體已經很吃不消了,但就算硬著頭皮撐著勁,也要堅持去參加各種酒局飯局。

明知自己跟某些人並不同頻,卻又害怕遭到排擠孤立,只好勉強自己說奉承話做違心事。

然而曲意逢迎他人,到頭來往往是掉入社交迷局,既換來輕視,又弄丟了自己。

在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中,女主角大島就過了很多年這樣的生活。

在公司裡,大島總是最好說話的那個人,面對同事們故意推給她的工作,她從不拒絕。

女同事們一起自拍合影,大家都美美的,只有她閉著眼睛,表情沒抓好。

但她根本不好意思讓大家重拍,只能任由自己的醜照被發到Ins上,還要微笑著點個讚。

直到她因為壓力太大而病倒住院。結果那些平時佯裝和她親近的同事們,如同集體消失了一般,連一通關心的電話也沒有。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