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無緣無故得腎衰竭?醫生發現:得腎衰竭的人,有4大共同點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腎衰竭?醫生發現:得腎衰竭的人,有4大共同點
value101 2025-04-14 檢舉

許多人認為腎衰竭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疾病,往往在病情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然而,實際上,腎臟問題是逐漸累積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說,得了腎衰竭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都有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卻與腎臟健康密切相關的習慣,那麼,不容易得腎衰竭的人有什麼共同點呢?

 

透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我逐漸總結出一些規律,得了腎衰竭的人,通常在生活中有一些共同點。

這裡面不只是飲食方面的問題,更涉及到生活方式、用藥習慣、以及一些長期被忽視的健康訊號。

因此,如果能夠提早意識到這些共同點,並在早期採取預防措施,那麼腎衰竭的發生完全可以延緩,甚至避免

 

長期忽視「水」的重要性

在我多年的腎臟病診療經驗中,許多患者患上腎衰竭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長期的慢性脫水,很多人認為喝水的量並不會對健康產生太大影響,然而,腎臟的工作與水分的攝入息息相關

當身體缺乏足夠的水分時,腎臟會面臨更大的負擔,因為它們需要更費力地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和毒素。

 

我曾接診過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他工作繁忙,經常長時間待在辦公室內,他的飲食不規律,平時也沒有定時喝水的習慣,每天基本上依賴咖啡和茶水來補充液體。

當他得知自己患有慢性腎衰竭時,他的腎臟已經嚴重受損,且病情進展迅速。

透過詢問他的生活習慣,我發現他每天的水攝取量遠低於正常需求,甚至常常感到口渴時才會喝水,而這種習慣導致了長期的慢性脫水,最終使得他的腎臟功能逐漸喪失

 

水是維持腎臟正常功能的基礎,它幫助腎臟有效排除體內的廢物和毒素,保持電解質的平衡,當身體缺乏足夠的水分時,腎臟的負擔加重,導致血液中廢物積累,增加了腎臟損傷的風險

慢性脫水會慢慢造成腎小管的損傷,最終引發腎衰竭,所以,對於任何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長期從事高壓工作的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至關重要。

 

長期依賴止痛藥

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非處方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是導致腎衰竭的關鍵因素 ,許多患者由於長期的慢性病痛,如關節炎、腰痛等問題,習慣性地服用止痛藥。

這種做法看似緩解了疼痛,但卻往往忽略了止痛藥對腎臟的潛在傷害,尤其是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患者自行長期使用這些藥物,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

 

我曾接診過一位58歲的女性患者,她因為多年的關節炎和背痛,常常服用大量的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症狀。

她自己認為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疼痛,但從未意識到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腎臟的損害,她的身體檢查結果顯示,腎功能已經下降,腎臟的損傷進展較快

經過詳細的檢查和詢問,我才發現她的長期止痛藥使用習慣,是導致她腎臟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合酶(COX)酶活性,減少了發炎反應和痛感的產生 ,但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同樣顯著,尤其是對腎臟的影響。

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可能導致腎小管的損傷,增加腎小管壞死的風險,最終引發急性或慢性的腎臟損傷。

 

研究表明,長期使用NSAIDs類藥物的患者,罹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顯著高於不使用該類藥物的人。

因此,對於慢性病患者,尤其是需要長期服藥的人來說,必須謹慎使用止痛藥,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