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淋漓後喝冰水?醫師提醒:4個降溫迷思很危險,當心熱射病

大汗淋漓後喝冰水?醫師提醒:4個降溫迷思很危險,當心熱射病
value101 2025-07-14 檢舉

天一熱,全身流汗,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來瓶冰水,爽是爽了,可命也可能就搭進去了。

 

夏天的高溫像蒸籠一樣,尤其是中午的太陽,走在外面幾分鐘就能感覺到呼吸困難。可怕的是,在這種天氣下,稍有不當,就可能引發一種致命的疾病──熱射病。它不是普通的中暑,而是最嚴重的一種中暑類型,可能在短時間內引發意識模糊甚至死亡。

很多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多吹空調就能避暑,生活中一些看似「解暑」的做法反而會把身體推向危險的邊緣。下面說的這幾個降溫誤解,很多人天天在做,但卻不知道它們可能是「熱射病」的幫兇。

 

喝冰水不是救命,是“要命”

炎熱天出了一身汗,拿起一瓶冰飲咕咚咕咚喝下去,這種爽快感確實讓人上癮。但這種做法對身體打擊非常大。

剛運動完或大汗淋漓後,身體的血管是擴張的,心跳加快,腸胃功能也減弱。這時候猛喝冰水 ,就像往燒紅的鐵塊上潑冷水,容易引起血管驟縮。輕的會胃痙攣、拉肚子,嚴重的可能誘發心臟和腦血管問題,尤其是中老年人,甚至可能引發心臟梗塞或腦梗。

 

冰飲進肚還會讓大腦誤以為“體溫已經下降”,汗腺開始“收工”,體內的熱氣反而出不來,反而更容易內熱積聚。熱排不出去,下一步可能就會發展成熱射病。

如果真的渴得不行,可以喝點溫涼的水,不要低於室溫太多,慢慢小口喝,別一口悶。

 

吹空調吹出病,全身冷還發燒

很多人熱得受不了,一進屋就把空調調到18℃ ,風口對著自己猛吹。這其實是在「自殘」。

人在高溫環境下,毛孔張開、汗水大量分泌,突然進到低溫的房間,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頭痛、咳嗽、肌肉酸痛。有的人甚至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明明身上發冷卻還發燒,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做「空調病」。

 

更嚴重的是,如果人們在戶外高溫下已經有了輕微中暑的徵兆,例如頭暈、噁心、疲倦,這時候猛吹空調,可能會讓身體調節功能徹底失衡,直接發展成熱射病 。熱射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有研究顯示,即使搶救及時,也可能留下腦損傷或腎功能障礙。

正確做法是,流汗後別馬上進冷房,先在陰涼通風處坐一會兒,等身體溫度稍降,再進入空調房,溫度控制在26℃左右 比較合適。

 

洗冷水澡,洗出一身病

很多人以為洗個冷水澡 最解暑,尤其是晚上,洗完一身涼快,馬上能睡著。但冷水澡也不是誰都能洗,而且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洗。

當人出汗多、體溫高的時候,馬上用冷水沖澡,會讓體表血管迅速收縮,體內熱氣散不出去,反而悶在體內。就像鍋子裡的水還在燒,蓋子卻突然蓋上了,裡面只會越來越熱。

 

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人,冷水刺激可能讓血壓飆升,甚至引起心律不整、暈厥等嚴重問題。

如果真的想用水降溫,可以用溫水擦身,或是泡溫水澡。水溫比體溫略低一點,大概35℃—37℃ 最適合。這樣既能降溫,又不傷身。

 

口渴才喝水,有點晚了

很多人白天工作或在戶外跑了一圈,等口乾舌燥了才想起喝水。這時候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這種脫水是導致熱射病 的一個重要原因。

身體缺水時,血液濃度變高,循環變慢,散熱能力下降。就像一輛引擎過熱的車,水箱沒水,溫度會迅速飆升。人也是一樣,等口渴時才補水,已經晚了一步。

正確的做法是,即使不渴,也要定時喝水。尤其是夏天高溫天氣下,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 的水,分幾次喝,不要一口氣灌太多。可以在水裡加點鹽或喝點淡鹽水,補點電解質,防止低鈉血症。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