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情商

自嘲,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情商
value101 2021-06-26 檢舉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裡寫到:“自我解嘲,以另一種坦然的心境向著光明走,黑暗,永遠只會留在我們的腳後。”

那些自我解嘲的人看似自曝其短,其實是以一種高級豁達的精神面對這個世界。

自嘲,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情商

 

1

自嘲,是一種高級的幽默

商戰劇《天道》中有一個片段,在酒局應酬的時候,有人想故意讓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難堪出醜。

不料,丁元英作詩《自嘲》一首: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他自嘲自己只是窮酸秀才,本就無意結識在座,何必非要我過來,蹭酒弄詩墨。

這首詩讓在座的本來看好戲的人感到無地自容,更讓他們對這個書生刮目相看,敬佩三分。

從心理學上來說,丁元英的自嘲正是運用了“心理防禦機制”和“出醜效應”。

“心理防禦機制” 通俗來講,是指一個人在受到攻擊之前,預判別人的行為,提前做好防禦功能,先自揭其短,再讓嘲諷你的人閉嘴。

丁元英以退為進,不露痕跡地教訓了他人,又保護了自己。

女星大S曾說:“我覺得人生最高的幽默境界就是要懂得自嘲,當你一開始自嘲的時候,別人就無話可說了。”

丁元英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利用“出醜效應”, 和大家拉近了距離。

出醜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聰明人犯了錯,人們反而更喜歡。”它使自己與聽眾居於同等地位,拉近了自己與聽眾的距離。大眾不再對你的缺點反感,反而覺得你真實坦率和不造作。

泰戈爾在《園丁集》裡說:“我把我的痛苦說得輕鬆、可笑,因為怕你會這樣做。

我粗暴對待我的痛苦,這樣你便不會發現我的弱點。”

很多時候,先用幽默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弱點,就可以讓自己免於先被他人攻擊。

用自嘲的方式,坦誠地面對弱點,比遮遮掩掩更讓人尊重和欣賞。

自嘲,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情商

 

2

自嘲,是一種極致樂觀

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自嘲的例子。

比如仕途失意的陶淵明,苦中作樂,自嘲作詩《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自己辛苦勞作卻得個“草盛豆苗稀”的結果,但是依然樂此不疲。露水沾濕衣服也沒什麼可惜的,只要不違背自己歸隱的志趣。

即便身處逆境,陶淵明依然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感悟自己對淳樸,怡然自得田園生活的熱愛。

被貶黃州的蘇軾,每天無無公事可做,一家人生活艱難。於是他跑去東邊的坡地上,挖了一塊地,自嘲自己叫“蘇東坡”。

敢於自嘲的蘇軾,擁有豁達樂觀的精神,沒有沉浸在官場不順的泥潭,而是研究烹飪,研製了著名的東坡肉,四處出遊,旅途中創作無數經典詩作。

可謂禍福相依,這些詩作是子瞻文學成就的巔峰,從此在文壇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說:“中國哲學家是睜著一隻眼睛做夢的人 是一個用愛以及溫和嘲諷來觀察人生的人,是一個把他的玩世主義和慈和寬容心混合起來的人。”

眾多文人身上有一種值得後人學習的智慧:自嘲背後的極致樂觀。這種樂觀使人可以帶著寬容和嘲諷度過一生,坦然接受命運帶來的幸運和災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