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是男女雙方的問題 中醫師教你4大「好孕」關鍵

男性
精蟲的製造、運送、排出的障礙,如先天性異常、荷爾蒙異常、感染、精索靜脈曲張 、自體免疫疾病、逆行性射精、精子過少或活動力不足等
成功受孕需靠夫妻雙方共同努力,透過中醫調整體質幫助提高「中獎」機率。
5大不孕體質,中醫調理助好孕
中醫師洪麗涵表示,成功受孕需靠夫妻雙方共同努力,透過中醫調整體質幫助提高「中獎」機率。就中醫觀點來看,通常有 5 種體質的人較不容易受孕。
1.濕熱內蘊
若飲食不均衡,喜歡吃烤炸辣、精緻甜點、抽菸喝酒等,容易增加身體發炎反應,引發濕熱內蘊的體質。女性容易有白帶多或婦科炎症的問題,男性則易出現精囊炎、前列腺炎導致精液液化異常。
洪麗涵說,若男性常穿緊身褲、喜愛泡湯,會讓睪丸局部溫度偏高,影響造精和活力;此外,免疫性不孕(抗精子抗體陽性)也屬此類證型。免疫性不孕是夫妻任何一方對精蟲產生抗體,不過不代表不孕,需依抗體百分比高低決定。
治療上,必須先清熱祛濕,切記過早使用溫補的藥物,臨床上常用黃連解毒湯、蒲公英、茵陳等藥材。
2.痰濕
體重超標、缺乏運動,喜好生冷蔬果、精緻甜點、熱愛飲酒⋯⋯等等,都易出現痰濕體質。洪麗涵提到,根據研究顯示,男性的體脂肪越高,精蟲越不健康;女性也是,容易有卵子品質不好、無法正常排卵的情形。建議男性體脂應維持在 24% 以內、女性則為 28%。治療上,常用五苓散、三仁湯、半夏、陳皮等為主要處方。
3.氣滯血瘀
洪麗涵指出,時常久坐、缺乏運動,或曾流產、動過婦科手術者常會有此問題。女性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屬於氣滯血瘀;男性則可能有輸精管阻塞、精索靜脈屈張。常以桂枝茯苓丸、柴胡疏肝湯、丹參、沒藥等幫助血化瘀、行氣。
4.肝鬱氣滯
備孕過程中身心難免承受莫大壓力,若常情緒不佳就容易引起肝鬱氣滯。女生易乳房脹痛、痛經、血塊多,基礎體溫高,高溫期不穩定;男性則容易有勃起功能障礙。治療多以疏肝解鬱為主,如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百合、香附。
5.腎虛
腎藏精,主生殖,腎精是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至於造成腎虛的原因,一部分為先天遺傳、一部分為生活作息混亂導致。洪麗涵指出,腎虛又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兩者的身體狀況也有所不同。
腎陽虛者通常怕冷、腰膝痠軟,女性常缺乏黃體素,若要量測體溫測試排卵時會發現無高溫期、無排卵表現,也有人會月經量少、週期容易延後;而男性若腎陽虛,可能影響勃起功能或出現精子活動力低下。通常使用桂附地黃丸、巴戟天、淫羊藿等藥材進行調理,幫助溫腎補氣。
腎陰虛者形體上較消瘦、口乾燥熱,女性常容易有雌激素不足、卵巢早衰的問題;男性則以精子數少、精子型態異常表現。洪麗涵表示,常以左歸丸、五子衍宗丸、女貞子等滋陰養精的藥材調理。
中醫助孕 4 準則,歡喜迎好孕
周宗翰指出,大約有 20% 的不孕症患者在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仍找不出不孕的原因,稱為「無法解釋的不孕症」,即可透過中醫調整體質、改變身體環境,進而提升器官機能。他提出中醫助孕 4 準則,幫助不孕夫妻迎「好孕」。
「前三後五」保養原則: 在月經來的前 3 天避免吃辛辣及冰冷食物,並注意腹部保暖;在月經過後 5 天加強調血、補血。如果再加上月經期間約 7 天,大約有半個月的時間都要注意飲食調補,才能養出健康子宮。
作息正常,晚上 11 點前入睡: 中醫觀點認為,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的根本。深夜是膽經、肝經的運行時間,身體正在修復,因此晚上 11 點前應入睡,內分泌、女性經期才會跟著正常。
放鬆心情、多到戶外走動: 1 週運動至少 3〜4 次,1 次 30 分鐘,採用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運動類型效果最好,運動到有流汗的程度,再視個人體能慢慢增加,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順暢。
均衡飲食: 比起吃補,平日三餐均衡、適量吃多種食物更助養生,也不妨留意體質,若容易腹瀉、偏寒性體質,寒涼屬性的食物就少碰。不孕症者體質偏「陰虛」的很多,陰虛易生火氣,一吃補就火氣大,這時應退火、補陰。
總是
難以懷孕?婦科中醫師建議:提高受孕機率就該這麼做
35 歲的 Amy(化名),婚後遲遲無法懷孕,雖然已經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但試了 2 次仍未成功,讓她心灰意冷。友人建議她試試中醫調養,經過半年的針灸與中藥調理,皇天不負苦心人,Amy 順利懷孕、喜獲麟兒。
收治個案的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對於難運孕問題,會先建議至婦產科透過影像檢查,確認有無器質性問題導致不孕。若檢查發現是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導致,建議先由西醫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
透過中醫藥與針灸,調理好孕體質
周宗翰說明,如果器官的構造正常,但試過自然或人工都無法受孕,則建議先給中醫師調整體質,用中藥與針灸調整適孕環境,以提高受精卵著床的成功機會。
一般而言,難孕問題在中藥與針灸的調養下,將高溫期持續維持 12〜14 天,低溫期則可長可短,通常子宮內膜修補需要 10 天以上,因此,月經週期最好不要短於 25 天。藉由高溫期時間增加,創造出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
他語重心長地說,「懷孕是機運問題,不管是中醫調理或西醫人工生殖,都只是提高生育的機會,沒有百分百成功的」。但,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不孕問題出在身體容易發炎導致!
過胖、反覆感染等,恐致難孕
尤其是過度肥胖的婦女,脂肪細胞會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造成胰島素阻抗,使身體代謝異常,轉為痰濕型體質;體內過多的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進一步造成肥胖,濕濁久易化熱,影響到子宮與卵巢的功能,受孕率自然降低。
反覆的陰道感染、骨盆腔炎,代表子宮濕熱,也是不孕高風險族群。周宗翰提到,反覆的發炎導致子宮內部沾黏,這種體質千萬不能吃補藥,一吃補就上火讓感染更加嚴重,通常中醫會用龍膽草、貫眾、白頭翁等改善子宮濕熱環境。
3 生活改善方案,提升著床機會
少吃促發炎食物,如甜食、含糖飲料、燒烤等
而飲食也是改善發炎體質的關鍵!周宗翰提醒,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色素等,都是促炎的罪魁禍首;含糖飲料、甜食、香料過重的麵包糕餅等,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吃多了容易促進發炎。
他說:「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下,體內分泌的發炎細胞因子都可能干擾受孕與胚胎的著床」。平時可以透過選擇原型食物和低限度的加工食品,有助降低發炎反應。
而煙燻、燒烤的食物,在高溫烘烤下會產生致癌自由基,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也會影響腸道功能失衡,也是導致不孕症的原因。「中醫常以調理腸胃的中藥來治療不孕,先調理腸胃,以增加營養吸收」。
周宗翰建議,正在備孕的女性,平日要以蒸煮為主要烹調方式,搭配辛香料,像是咖哩、薑黃 、生薑、大蒜、洋蔥、青蔥等,都含有抗發炎、抗氧化的植化素。
抒發壓力,保持心情平和,避免生氣致發炎反應
此外,外界壓力、情緒刺激等心情上的變化,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自體免疫系統失常容易導致炎症反應,因此,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紓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身。
拒絕晚睡熬夜、大啖消夜等壞習慣,維持正常作息
周宗翰提醒,晚睡熬夜、久坐不動又愛吃消夜,容易導致代謝性肥胖;當體內瘦素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就會引起肥胖。而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台語俗諺說「睡覺勝過吃補」,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
好好運動,促進骨盆腔的循環,改善氣滯血瘀
建議晚間 11 點前入眠最好,早睡早起去運動是備孕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中,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並穿插肌力訓練,促進骨盆腔的循環,改善氣滯血瘀增強卵子的品質,將有助於提高受孕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