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很短,道理很深,看懂受益一生

面對嘲諷,他沒有自怨自艾,面對吹捧,他沒有迷失自我,他每天埋頭苦寫,雖然無數次被退稿,但他依舊不忘初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寫的《人民的名義》大火,也被改編成電視劇,自此一炮而紅。
好聽的話別當真,難聽的話別較真,最了解你的人是自己,別人的評價,一笑置之便可。
外在的聲音都是參考,你如果內心有了堅定的方向,那就大膽走自己的路,聽從內心的指引,勇敢為自己而活。
不要讓外人的好話或壞話打亂你人生的節奏,學會屏蔽別人的聲音,不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才能真正把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你若在意或較真,別人的話就會成為你的枷鎖,無休止地折磨你,你若看淡,便是晴天,你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提高自己上。
03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增廣賢文》中有言:“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們都希望自己人緣不錯,但有時候,我們用飯局、酒局吸引來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衝著利益而來,酒桌散,利益斷,關係也就散了。
而真正的知己,是永遠不會走散的,知己間同心合契,無需多言,知己是最懂你的人。
音樂家貝多芬性情孤傲,一生朋友廖若星辰,但卻和舒伯特締造了一段知己佳話。
那時候貝多芬大紅大紫,而舒伯特籍無名。當舒伯特登門拜訪時,貝多芬剛好外出,舒伯特就把自己的作品集留下,供貝多芬翻閱打發時間。
沒想到,貝多芬看後讚不絕口:“這是誰做的?裡面有神聖的光!”
兩位音樂家至此成了知己,兩人經常推心置腹地交流,舒伯特治癒了貝多芬的孤獨,貝多芬給了舒伯特不少靈感。
貝多芬臨終前,嘴裡喃喃道:「我的靈魂是屬於舒伯特的!」他一定要見到舒伯特,才肯安然離去。
貝多芬離開後,知己難覓食,舒伯特鬱鬱寡歡,於第二年去世,去世前,他唯一的要求是將自己葬在貝多芬旁邊。
後人感動於這段知己之交,在維也納廣場為兩位知己建立了銅像,紀念這對心靈相通的友人。
人這一生,知己不多,但都值得你用心去交往。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真正的朋友,緣於品,敬於德,久於情。
只有真心能換來真心,交朋友要不在乎量,要注重質。
別再奔赴無意義的社交,把真心留給懂我們的人,把最真誠的笑臉留給那些不離不棄的朋友。
有些句子,是人生的真實寫照,往往能擊中我們的內心,引發我們的共鳴,喚起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當然,懂得了這些道理之後,要身體力行落實,否則也是紙上談兵。只有真正行動起來,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順暢,心態越來越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