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覺醒的開始,是過情關
魏晉時期曾有個熱門話題-聖人到底有情還是無情?
包括何晏、王戎在內的名士,都認為聖人無情。
最後為這個問題蓋棺定論的,是經學家王弼的觀點:有情而無累。
聖人亦有七情六欲,但卻不會被其左右。
這五個字,便是「過情關」境界的真諦。
若能勘破,就能迎來人生的覺醒。
01
曾有人評論說,金庸筆下的俠客,或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或是“神魔兼是,正邪之間”。
他們常會被感情左右,變得優柔寡斷,甚至是非不辨。
只有胡斐不一樣,他善惡分明,快意恩仇。
金庸在《飛狐外傳》的後記裡說:
「在本書之中,我想給胡斐增加一些要求,要他'不為美色所動,不為哀懇所動,不為面子所動'。”
惡霸鳳天南欺男霸女,因為一塊菜地害得鍾阿四一家家破人亡。
胡斐路見不平一聲吼,從佛山追殺到北京,不止不休。
一路上,鳳天南又是送地契,又是送銀子,更是托福康安手下眾高手出面說和,都沒有讓胡斐停下腳步。
途中,胡斐結識了武藝高強的袁紫衣。
袁紫衣風姿綽約,對胡斐若即若離,又似含情,不知不覺間,胡斐對她動了心。
但胡斐不知道,袁紫衣是鳳天南的私生女。
後來,他們停在一座破廟歇息的時候,碰巧撞上了從此地經過的鳳天南。
胡斐打敗對方後,袁紫衣前來求情,溫言軟語,言辭懇切。
一邊是自己追求的道義,一邊是自己喜愛的女子。
胡斐雖有猶豫,但最終還是選擇堅定自己的道義,不受私情影響。
在胡斐的心裡,真相永遠大過關係,事理永遠高於人情。
《金剛經》裡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感情二字,就似牢籠。
若被困於其中,難免處處受限,影響自己的選擇。
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是栽在感情上面了。
有人因為親情,大開方便之門;有人因為友情,無視規矩法紀;有人因為愛情,忘卻使命初心。
將自己的人生道路走窄、走歪,走到絕境。
執於情則迷,迷則不悟,便有了「執迷不悟」之說。
就像《世語新說》對「太上忘情」的解釋: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為情感所擾。
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因關係親近而優待誰,也別因為個人私怨就針對誰。
做事乾淨俐落,不卑不亢;做人心中有尺,問心無愧。
當你能過得了感情這一關,世上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影響你。
02
《史記》有雲: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見譽而喜,聞謗則怒,是人之常情。
但若能把這份喜怒哀樂深埋心底,不被情緒影響,才是真正的強者。
洪武三年,朱元璋破格提拔楊憲擔任中書省左丞。
這讓覬覦此位已久的胡惟庸憤憤不平,屢次衝撞楊憲。
楊憲也想除掉胡惟庸,就利用他脾氣暴躁的弱點做局。
一日,楊憲發現胡惟庸的公文寫錯了日期,便寫下批語:荒謬失查,不識日月,信口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