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自曝瀕死經驗:人這輩子,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晚上女人的電話突然響起,看了看來電顯示,本來想拒接的她,鬼使神差地按了接聽鍵。
電話那頭傳來了凌亂的吵雜聲,她不耐煩地「餵」了幾聲後,終於聽到了男人的聲音。
男人帶著哭腔說:“船出事了,我可能回不去了,對不起……還有,我愛你!”
她的心一下子懸起來了,慌忙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但電話那頭傳來的卻是一片噪音。
她聲嘶力竭地呼喚著丈夫的名字,想知道他在哪裡。
但很快,噪音也消失了,電話那頭除了風聲,只有死一般的沉寂。
她反覆念著男人那句“我可能回不去了”,她無法理解這句話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她一遍遍地撥打丈夫的電話,可接電話的永遠是那句:“您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
第二天,她在新聞中得知了她丈夫的下落。
「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隸屬於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在從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遇龍捲風,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沉沒。”
這起海難罹難人數為442人,而她的丈夫正是在那龍捲風近在咫尺的生死線上給她打去的電話,僅僅為了說一句「我愛你」。
倘若我們知道意外就要到來,誰還會在意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呢?
誰還會為誰先道歉而糾結,誰還會將時間浪費在無用的埋怨和爭吵上?
我想起1997年馬爾克斯在罹癌後,寫的那封告別信:
「明天從不向任何人作保證,無論青年或老;如果明天永遠不來,你也許會遺憾今天沒來得及微笑,擁抱,親吻。”
當死亡沒發生在我們身邊時,我們可能很難感同身受。
但這幾年,經歷了疫情,經歷了洪災,見證了戰亂,相信大多數人對於生離死別有了新的理解。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和死神擦肩而過後你會頓悟:意外面前眾生平等,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蹉蹌當下,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
04
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在自然博物館內看到了這樣一個人口時鐘。
數字每跳動一次,就意味著有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樣也意味著有人離開了。
我站在那裡,駐足了許久。
薩瓦特說:認識死亡,才能更認識生命。
當我從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我好像更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別把工作當天大的事情。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帖子,說是癌症的誘發原理只需四步:
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
在這個極度內捲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拼了命地奔跑,無限制壓榨自己。
無止盡地熬夜加班,在日復一日的996裡不停內耗。
用健康獲取了身外之物,換取了名利權情,可結果往往又得用這些剛到手的財富,去重建健康。
這世上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人能替你生病,更沒人能替你活著。
公司少了你,轉頭就能再招個人,但生命只有一次,沒有重啟的機會。
這世上沒有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別忽視任何關於健康的小事。
前段時間,一張「心梗為什麼找上年輕人」的圖在朋友圈瘋傳。
近年來,許多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胰臟炎,腦血管疾病,這些讓人猝死的疾病,也漸趨年輕化。
我們常以為身體是慢慢垮掉的,對體檢表上的亞健康指標,抱持僥倖心理。
我們還很傲慢,以為自己還年輕,身體強壯如牛,所以無度地揮霍。
但其實,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因果。
在你熬的每一個夜裡,在你抽的每一根菸裡,在你吃進去的每一頓垃圾食物裡,都埋著一顆顆炸彈。
它們會一天天累積,然後釀成不可遏制的災難,摧毀你的整個人生。
所以朋友們,年輕,從來不是免死鐵券,健康,是瞬息萬變的事。
生命對任何人都一樣,它拋棄你的時候,從來不會提前打招呼。
珍惜當下每一個小確幸。
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一個富豪在45歲時,因為憂鬱症離世了。
他多年追名逐利,辛苦打拼,獲得了讓人無法企及的財富。
但天天應酬,天天開會,天天拼命賺錢,卻沒有享受到金錢帶來的快樂。
他生前一天的花銷,甚至比不上一個中產家庭孩子一天的花銷。
而他最大的快樂竟來自一次汽車拋錨,他在日記本上興致盎然地記下當他的心情。
「我讓司機等拖車來,自己步行去公司。那天太開心了,我在路邊看到了迎春花。如果沒記錯的話,我上一次看見它,應該是在大學畢業那一年,同學們看到迎春花開了,一起去踏青。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這世間最純粹的快樂,往往與金錢、慾望,毫無關係。
當下生活的每一個小確幸,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
日本歧阜郡上市的願蓮寺的告示板上,曾寫著這麼一句話:「おまえも死ぬぞ」
翻譯成漢語意思是:你也會死的 。
雅斯貝爾斯說:「向死」是一種大激勵,大警策,大救贖。
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生命的界限,才能不執著於享樂、懶散、世俗,不沉溺於金錢、物質、名位,才能找到人生最終的價值。
所以,每當遇到過不去的坎,我希望你告訴自己:人生沒什麼好失意的,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往後餘生,找到人生最值得全力以赴的事情,不負每一個當下。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