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自律:閒事少管,閒話少說,閒心少操

一個人最大的自律:閒事少管,閒話少說,閒心少操
value101 2025-01-08 檢舉

俗話說:“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話越多,禍越多,嘴巴越嚴,人越穩。

西漢的時候,有個宰相孔光,可謂守口如瓶。

他常年在皇帝身邊,知道大量的朝堂機密,誰和誰不和,誰告了誰的狀,他都一清二楚。

但是這個人私下卻從不說一句閒話。

誰也沒辦法在他那裡吃到瓜。

家人知道他嘴嚴,只能畫談,就問他:長樂宮溫室殿前種的都是什麼樹?

結果他還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說。

謹慎如此,讓人嘆服,他也因此深得皇帝信任,當了三朝的宰相。

後世也因此有了一個「不言溫室之樹」的典故,以此來讚揚那些謹言少言的人。

正所謂:禍從口出。

一個人說的閒話越多,給自己造的「業」就越多。

管住嘴,守住心。不聽嚼舌之音,不言他人之事。

心存善念,不說閒話,是處世的智慧,也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03

閒心少操

傅雷說過這樣一句話: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

為自己的事情操心還好,最尷尬的是替別人操心。

明明是替別人著想,結果不只會損失自身,甚至可能惹得別人不痛快。

主持人李靜有個好友,辭職大半年就一直待在家裡。

李靜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平常看到好的工作機會,就給朋友介紹,但是朋友一直不理。

她給朋友分析就業情勢,朋友覺得她杞人憂天。

她看不過去,隔三岔五跑到人家家去督促她找工作。

好友不勝其煩,對她說:你可以去奮鬥創業,那是你要的人生,而我要的人生,就是自在地躺著。

李靜徹底寒心,沒想到自己費時費力替朋友操心,朋友不但不領情,甚至怪罪自己。

《論語》中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不領情,就需要立刻停止。

在你看來,你是好心,但是在別人看來,這是一種對個人界線的入侵。

操心太過,只會自取其辱。

《大明王朝1566》裡,有個情節:

神醫李時珍擔任太醫院院正,負責給皇帝瞧病。

當時的嘉靖帝沉迷於修仙,經常服食含有重金屬的“仙丹”,身體每況愈下。

李時珍就向皇帝諫言,讓皇帝停止服用丹藥。

嘉靖帝反而怪他肉體凡胎,不懂修仙之道。

李時珍見皇帝對自己的話無動於衷,也不再勸,直接掛冠而去。

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絕人,你愛咋地咋地。

過了幾年,嘉靖帝中毒漸深,腿腳生瘡,實在是撐不住了,這才秘密召回李時珍給自己看病。

我們現在常說: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除非他自己領悟,否則你的建議和幫助再多,也只是空耗自己的能量。

台灣作家金惟純有段時間特別熱衷於幫助他人。

整天給這個幫忙,替那個操心。

但是時間久了,他發現自己純粹在做無用功。

自己非但沒落得一絲好,反而還被折騰得身心俱疲。

此後,他收起想要拯救別人的慾望,不再替他人操心,這才讓日子過得輕鬆起來。

人生在世,把自己管好就很不容易了。

你不能為別人的幸福負責,只能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從今天起,少操閒心,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專注自己的課題。

《奇葩說》裡有句很有意思的話:問渠那得清如許,渠說管好你自己。

話糙理不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能尊重,不能干涉。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勿施於人。

感情再好,也別強加自己的意志,再看不慣,別隨便評斷。

不管閒事,不說閒話,不操閒心。
能量內斂,克己守心。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好,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