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體面的拒絕,不是斷聯,不是黑,而是這3個字
來源:視覺中國
不回复,各安好
看到一句話:“成年人的絕交,從來都是靜悄悄的;默不作聲地疏離,好過勉強維持。”
我不禁想起發小小鹿。
人生的前30年,我們朝夕相處,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了解對方的每一段感情經驗。
後來我搬家了,距離讓我們見面不易,微信曾使我們努力維繫熱情,直到徹底失去聯繫。
兩年後,小鹿輾轉加回我的微信,我們激動地回憶過去。
我驚喜地發現,她還記得我的生日和單位的電話號碼。
可還是委屈地發出疑問:“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不再理我。雖然距離遠了,即使我在出差,可你結婚時,我依舊包了最大的紅包,託人送去。”
小鹿歉內疚地表示:“可能那時還年輕,我覺得你人都不到,我又何必再去主動。那次怪我,這次我們一定不再失聯。”
我們感慨大家其實沒變,把曾經心裡的「疙瘩」理解為一場美麗的誤會。
我們相約月底見面,以後必然不離不棄。
我很興奮地找出塵封已久的老照片,選擇幾張兩人無比親密的合照發送過去。
許久,她淡淡地回覆:“回頭我聯絡你。”
此後,這個人,又成為通訊錄裡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只是這回,我沒再負氣地直接刪除,以成年人的理智讓「它」安靜地躺在聯絡人清單裡。
又過了兩年,小鹿再次出現,要求一定見面解釋原因。
神奇的是,「距離」這個絆腳石突然失去了威力,第二天我們就在星巴克面對面坐著相視一笑。
我平靜地聽著她的解釋。原來,她上次消失是因為正在經歷感情的挫折,這次出現是因為她人生正步入正軌。
我們的關係已然變了樣,不再無話不談,即使人的距離近在咫尺,心的距離早已遠去。
與其被動陷入一段隨時可能消失,又不知何時會再出現的關係裡煎熬,不如讓彼此成為通訊錄裡的一個名字也好。偶爾翻看,回憶往昔,祝福她一切都好。
不回覆沒什麼大不了,網路世界只是現實生活的調味料和輔助工具。
在這裡分離,好過見面後的民聊。
不說再見的道別,不失為一種體面的選擇。
緣聚,珍惜;緣散,看開。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分享一段話:
「你遲早會明白,戛然而止就是回答,沉默不語就是拒絕,與其糾纏,不如各自安好。”
世間萬象,人生百態,讓別人成為別人,讓自己成就自己。
他認為不回覆訊息最是體面,你選擇不執著追逐更是尊重。
尊重好聚好散,看淡一道兩寬。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離不開誰,不要在乎小小的對話框,把自己活成光,照亮值得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