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的對像是否可靠,看過年時的三件事,一目了然
當兒女找對象之後,父母就會這樣想:“愛情不論好壞,只要有始有終。”
問題是,什麼情形下,兒女和對方才能夠白頭偕老呢?
到了過年,父母多觀察兒女和對象之間的互動,看看他們是怎麼處理以下幾件事。
要相信,真正的愛情,不僅是戀愛時的轟轟烈烈,還是穿過細細碎碎的生活。
01
走親,見婚配態度。
很認同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愛一個人,恨不得認識對方所有的親戚朋友,把戀情公之於眾;反之,就把愛情遮掩起來,不願意讓更多人看到自己。
把愛情遮掩起來,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周圍的人,都認為自己還是單身,會介紹其他對象;二是萬一分手了,也不會有什麼尷尬。反正,這是給自己留一手,不全心投入當下的愛情。
如果兒女明確自己找了對象,也看過雙方父母了。那麼兒女和對像一起走親,這是合理的。
一旦兒女的對象反對走親,背後是原因就要搞清楚。但凡故意“留一手”,這就是不靠譜的人。
我的一個表妹,快三十歲的時候,找了對象。
但是對象拒絕和表妹的父母見面。他說:“今年放假只有五天,時間短,來年再看;不好買車票。”
又說:“各自回家過年吧。”
試想一下,表妹年紀也不小了,還要在一段戀情上消耗幾年,萬一這不能成婚,豈不是變成剩女了?對方也太不負責任了。
到大年初一,表妹打電話,邀約對象來拜年,對方拒絕了。
其實對象家和表妹家,距離是一百多公里,完全可以開車前來。
過了一段時間,表妹發現對像在過年期間,居然參加本地的相親活動。這真實面目,就暴露了。
在很多地方,年輕人找了對象之後,有一個「認親」 的習俗。就是結婚前,把所有親戚走一遍,體現尊重。
認親戚是結婚的預告。反過來,一直不認親,其心叵測。
也許很多年輕人喜歡斷親,但是兄弟姊妹,父母,總是要互相走動,相聚。如果一個人真的六親不認,那麼他隨時都可以把牽手過日子的夫妻、戀人,隨時拋棄。
02
吃飯,見真實人品。
美食家蔡瀾說:“面相可能看不準,但逃不過吃相這一照妖鏡。想了解一個人,跟對方吃一頓飯,便能清楚對方是個怎樣的人。”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有那麼幾次飯局。
兒女的對象,應以家庭的主人身分出現,安排客人落座。若是廚藝還好,就可以下廚;沒有廚藝的人,也可以幫忙。
如果一個人拿著手機,躲在一邊,對來參加飯局的人,非常冷漠,或者對忙碌的家人,無動於衷,那麼他就把自己當成了「外人」。
到了入座的時候,「男對象」可以陪同大家一起聊聊天,給大家倒酒;「女對象」可以添菜,照顧孩子等。
正式吃飯的時候,一個人的形象,又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