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珍惜你身邊那個愛做菜的人

請珍惜你身邊那個愛做菜的人
value101 2025-02-11 檢舉

或許,煮飯烹調,本身就是一種愛的創造與表達。

著名紅學家蔣勳說: “最好的關心有時候不一定是語言,而是一種味覺上的照顧。”

愛做菜的人,或許不會說太多甜言蜜語,但深情厚愛都藏在一粥一飯、一湯一菜裡。

愛煮飯的人,往往熱心、人緣好,雖不在江湖之中,為人卻極具俠氣。

有位網路部落客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

北京的張先生(化名)經營著一家小麵館,他已經做了好多年。

他覺得,人活著,沒什麼比吃飯更重要的事,遇到來乞討的或落難的人,他都會伸出援手。

後來,他還在玻璃門上張貼紅紙,廣而告之,上面赫然寫著:

「生活艱難,誰都不容易。如果遇到困難,進店點一份'肥仔套餐',吃完就走,不用付錢」。

這個愛做飯的北京男人,做面細心,為人熱心,連續4年用一碗麵為需要的人送去溫暖。

愛煮飯的人,身在柴米油鹽裡穿梭,心卻裝得下洪荒宇宙。

 

愛做飯的人,處世更大氣

有人說:好好做飯,不僅關乎生存,更是一種微笑面對生活的態度。

一個愛做飯的人,處事更曠達,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總能積極應對。

他們懂得照顧自己,從一餐一餐找快樂。

胃開心了,整個人都會好起來。

即使身處逆境,他們也擁有愛自己的能力。

北宋時期,犯罪的官員會被流放到偏遠的苦寒之地,被稱為竄逐。流放的官員大都一臉驚惶、一身狼狽。

但,蘇遼是例外。

宋元豐二年(1079年),蘇遼因「烏台詩案」陷獄四個多月,後被貶低州(現在的湖北黃岡),在他身上卻看不出竄逐的狼狽。

在黃州的日子最為困頓,吃不飽穿不暖,他卻沒抱怨,而是將諸多不如意化作食慾,研究各種新花樣,磨練自己的心性。

生活越清寒,蘇遼的味蕾就越靈敏。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帶領家人開墾東坡荒地數十畝。平日里,大多以蔬果腹,但他總能把家常土味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就算是做一碗菜羹,蘇遼也細緻、認真到了極點,他自創的「東坡羹」味道清淡鮮美,吃過的朋友都讚不絕口。

甚至,一位道士臨別時還求他寫下東坡羹的烹調方法,蘇遼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東坡羹頌》,詳細記錄下食譜。

身處人生低谷,蘇遼依舊能夠苦中作樂。那些穿腸而過的好吃好喝,能給他溫暖的力量,讓他活得酣暢淋漓。

也正因如此,對宦海沉浮已經看淡的蘇遼,才會揮筆寫下「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詞句。

無論世事如何翻覆,蘇遼總能保持灑脫淡定;“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來源:視覺中國

900多年後,有一位作家名叫汪曾祺,他和蘇遼一樣,被視為有生活情趣的人。

汪曾祺下鄉時,曾在馬鈴薯研究站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挖土豆,生活枯燥,但他很快在「馬鈴薯圖譜」上找到了新樂趣。

在馬鈴薯上畫圖案,畫完一塊後,烤一塊,吃一塊,吃馬鈴薯這件小事都變得趣味盎然。

他也嘗試做過「蘿蔔蒜」:

用大蘿蔔一個,削尾去頭,中心挖空,在裡面埋上蒜,蒜葉碧綠,蘿蔔纓泛紅,冬日里看著賞心悅目,生機勃勃。

在鄉間地頭,他總是能夠找到生活中的小確幸。

一道道看似平常的小吃,卻流露出汪曾祺對生活的無限熱情。

他曾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即使全世界都是涼的,一碗熱呼呼的食物捧在手裡,足以溫暖人心。

愛做飯的人,處世更大氣。

眼前的低谷絕境,也不過是一盤開胃小菜。

 

老人們常說:“好穿不過粗布衣,好飯不過家常便飯。”

這個世上,能陪你下館子的人很多,但是願意為你做飯的人,屈指可數。

最牽掛你的人,不惦記你賺錢多少,不惦記你名氣多大,而是惦記你一日三餐能不能吃好。

願意煮飯的人,最把你看重。

幸福無非就是眼中景、碗中餐、身邊人。

在新的一年裡,請記得好好煮飯、好好吃飯、認真生活。

請珍惜身邊願意為你洗手作羹湯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