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過年方式」正在流行:女人不委屈,男人不為難,父母都輕鬆

「新型過年方式」正在流行:女人不委屈,男人不為難,父母都輕鬆
value101 2025-02-11 檢舉

不知不覺間,新年已至。

張燈結彩的街道、火紅喜慶的燈籠、成串飄香的臘肉…

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對過年翹首以待,滿心歡喜地迎接新的成長。

長大以後,卻生出更複雜的況味。

莫言先生在《故鄉過年》中這麼寫:

「我小時候,特別盼過年,往往是一跨進臘月,就開始掰著指頭數日子…

對於我們這種焦慮的心態,大人們總是發出深沉的感嘆,好像他們不但不喜歡過年,而且還懼怕過年。 」

是啊,長大後之所以害怕過年,大概怕的就是人情來往和捉襟見肘。

但其實,如何過年,歸根到底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態度。

過一個各方都滿意的春節其實很簡單,以下這幾種新型過年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社交低配,放下人脈執念

作家蔣璟璟說:“過年,是社交密集期。”

深以為然,現在每逢過節,各種飯局酒局就成了休假的標配,總有人拼著命擠破頭想參加,也有人因此叫苦不迭。

我有一個師兄,剛開始工作那幾年,熱衷於參加各種酒局,過年想叫他一起出來放鬆,他都脫不開身。

那時候,他住在郊區,沒有地鐵,硬生生地花一個小時搭計程車到市中心赴約。

他總覺得,自己初入場場,多在年節的時候出席各種場合,是幫助他擴展人脈的捷徑。

所以,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就天天出門應酬,每天晚上喝得迷迷糊糊地回來。

春節回來,他認識了不少新人,以為自己終於打入了強者的圈子。

 

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沒想到,沒多久,他就在一個專案上遇到了難題,於是他嘗試聯繫自己的「人脈」。

結果,能接他電話的壓根沒幾個,就算接了的也有的是推脫的藉口。

直到此時,他才清醒地體認到,自己自以為的「人脈」是多麼的脆弱。

有多少人跟我這位師兄一樣,總想著在過年,藉著幾杯酒,跟別人拉近關係。

但酒桌上喝出來的感情,終究無法延伸到酒桌外,再多的漂亮話,換來的也不過是虛假應承。

作家錢鍺書平日很少與人社交,幾乎每天都閉門不出。

每逢過年,總有很多人主動去他家拜年。

但令來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剛說了句“過年好”,還沒等進門,就被錢鉺書一把攔住,婉拒道:“我很忙!我很忙!謝謝!”

而錢鍺書先生所謂的忙,其實是忙著讀書。

在他看來,將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應酬交友完全是浪費時間。

太多無謂的社交,不僅會讓人看不清自己,更會耗費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正如一句話所說:

「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上,永遠比混飯局、搭人脈更值得。」

與其在覬籌交錯中咂摸孤獨,不如投入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與其和一群人口是心非地寒暄攀比,不如專注現實的生活,做更有價值的事。

 

消費低配,減少面子工夫

作家亦舒說:

「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沉重,越發讓你寸步難行。”

每年春節期間,網路上總會有個熱門話題:

“為了過個體面年,今年,你又花了多少錢?”

底下,不少網友發出了過年支出帳單,其中「面子帳」絕對是佔大頭的:

年底聚會,別人請的餐廳檔次不低,那回請就要找品味更高的;

春節送禮,別人送的都是高檔菸酒,那自己絕對不能送水果禮盒;

過年紅包,本來包上幾百已經是合情合理,但看見別人遞出去的厚鼓鼓的,自己就又咬牙跺腳硬多塞了一千……

於是,短短幾天,鈔票越花越多,錢包越來越空。

辛苦一整年,節後便回到了解放前,過年時吃肉喝酒,年後好幾個月卻要吃糠咽菜。

人生的煩惱,就在於如此,放不下面子,注定活得心累。

 

來源:視覺中國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