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又忙又窮,只是掉進了“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
![你不是又忙又窮,只是掉進了“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photo/articlePhoto/162998/photo_16299820250211122814.jpg)
一項價值3億元的核反應爐建設項目,只花了3分鐘就批准了;一項價值約2.5萬元的搭建自行車車棚的項目,卻花了45分鐘討論;最後對公司上什麼口味的咖啡,竟然討論了2個小時。
原來人們對事情投入的精力,和事情本身的重要性並不成正比。
在工作和生活中,類似「穿哪件衣服」「喝哪種口味的咖啡」這類小事,恰恰是偷走我們時間和精力的罪魁禍首。
學習有效率地管理時間和精力,避免被小事困擾,才能更專注於我們的目標和夢想。
來源:視覺中國
提高人生效率:
如何跳出“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
曾被稱為「矽谷教父」的Paul Graham,也曾被「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所困擾。
他說自己大量的時間都被瑣事佔據,真正想做的事情反而一再拖延。
後來經過思考實踐,他總結了一些方法,有助於人們跳脫「帕金森雞毛蒜皮定律」。
1.削減浪費生命的瑣事
以下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會佔用我們大量的時間。
日常購物選擇:購物時,人們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購物平台上,對顏色、款式、價格等細節進行比較,導致大量時間被消耗。
經常查看社交媒體:人手一機的時代,很多人會不自覺地頻繁查看社交媒體,一天累積下來,時間非常可觀。
無意義的閒聊:工作和學習中,閒聊會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內容可能只是天氣、飲食等不緊要的話題,而這些會打斷我們原本的工作或學習節奏。
為小事無止盡地爭論: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總是有人喜歡爭論不休。爭論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
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就是這樣被一點點消耗掉的。
所以,學會削減浪費生命的瑣事,是我們的功課之一。
2.對要緊之事永遠不要拖延
有個吉他愛好者,發現自己想練習吉他時,總是被一些瑣事打斷。
他發現自己走到存放吉他的地方,取出吉他,要花幾分鐘的時間。
也就是這幾分鐘,讓他常常放棄彈吉他的想法。
於是,他買了一個吉他架,把吉他擺在房間裡最顯眼的位置。
這樣每次想要練習吉他時,只要走過去拿起它就可以開始。
這種減少啟動時間的方式,不僅激發了他練習吉他的熱情,也使他練習吉他的時間大大增加。
所以,凡事不要拖延,馬上行動起來,就成功了一半。
3.學會精簡,專注聚焦所做之事
心理學家書勒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擺了一個奶茶攤點,第一周,只賣4種口味的奶茶。
在來往的旅客中,有21%的人停下來觀望,其中有超過50%的人選擇購買。
第二週,他把奶茶增加到14種口味。
在來往的顧客中,雖有40%的人停下來觀望,但這40%的人中只有7%的人選擇購買。
最後經過計算,第一週奶茶的銷售總量比第二週的多。
後來他總結:
「這就是選擇的悖論——當一件事情的選擇多了,人就會消耗精力去判斷其中的細微差異,越判斷越難以做出抉擇,於是乾脆放棄。”
所以只有學會精簡聚焦,才能更好達成目的。
來源:視覺中國
李開復曾說:
「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人這一生,時間在哪,結果便在哪。
時刻保持覺察與警醒,不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建立在「雞毛蒜皮」的基礎上。
心若向陽無畏傷,瑣事難擾自在長。
如此,我們才能像居里夫人所說的那樣:“我沒有虛度這一生,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