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抗生素跟這些食物一起吃,會產生嚴重副作用

注意!抗生素跟這些食物一起吃,會產生嚴重副作用
value101 2025-04-08 檢舉

1.無藥可用:人類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會讓細菌進入物競天擇的狀態,跟藥物不斷的競爭,增強了原本的性質和狀態,演化出更強勢的菌種,若濫用抗生素的狀況不解除的話,具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2050年時,全球每年都會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的感染。

 

2.不良反應: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很容易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例如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此外,抗生素的副作用,也讓人容易產生腹瀉的狀況,還可能引發蕁麻疹和肝功能障礙等症狀。

 

3.降低免疫力:每使用一次抗生素的同時,就會破壞體內的腸道細菌,有時需要數年才能恢復。而人體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從嬰兒開始,腸道菌群便逐漸發揮作用,並啟動免疫功能。濫用抗生素的濫用會影響腸道益生菌群的平衡,輕則使人容易腹瀉,重則使細菌、過敏原會入侵血液,將降低人體免疫力。

4.影響大腦:在德國的Max Ludwig Henning Delbrück醫學中心的研究中,使用抗生素會減少小鼠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細胞發育,影響日常生中的短期記憶。實驗中的小鼠在記憶測試中表現很差,而且體內白血球也變少。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三總王婷瑩藥師這麼說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王婷瑩藥師表示,使用抗生素的正確觀念,首先就是要「對菌下藥」,在治療上要使用與細菌相對應的抗生素,並確認細菌對抗生素是否沒有抗藥性;其次是「療程要完整」,醫師開立的醫生開立的抗生素要按時服用且要吃到完,不可以自行停藥,若是有藥物不良反應,應回診請醫生調整用藥。最後是「務必按時回診」,很多人沒有像醫師確認回診時間,自己認為好了就中斷了抗生素治療,很容易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後的抗生素就會越用越重。王婷瑩特別強調,使用抗生素一定要「用好用滿」,避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3原則避免抗藥性出現

 

許多人常常把抗生素當作消炎藥,但事實上兩者大有不同,民眾跑到藥局說要買抗生素,但其實抗生素為處方藥品,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至於我們常吃的「止痛藥」,抑制發炎反應及引起的疼痛還有解熱作用。

 

抗生素須由醫師開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筑鈞藥師說明, 消炎藥」是指可以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或是 類固醇 等藥物。抗生素則是用來治療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或是黴菌等外來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臨床上一般指的是抗細菌抗生素。

當抗生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後,才能讓感染部位的發炎症狀減輕、消除。食藥署強調:「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兩者實不應混為一談。」

許筑鈞說明,抗生素的種類繁多,每種都有特定的有效抗菌範圍。醫師會根據感染部位、感染程度及病人採樣培養結果等判斷致病細菌種類,再依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濃度、副作用 的多寡、病人年齡及病人的肝腎功能等種種考量,選擇有效的抗生素並擬定療程時間及劑量,若要發揮作用,需要選對抗生素,並有足夠的組織濃度及治療時間,以免未達治療效果,反而在用藥過程中出現 抗藥性 細菌。

「三不原則」可減少抗生素濫用

要注意的是,未感染而濫用、選錯抗生素、未完成療程或藥量不足等不當使用抗生素的情形,便是造成抗藥性細菌的主因,要避免抗藥性細菌的出現 ,有三不原則可減少抗生素濫用:

1.不自行購買

抗生素屬於處方用藥,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必須有醫師的專業判斷與檢驗,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選擇適當的抗生素。

 

2.不主動要求

許多人會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在就診時主動要求醫師開立,但若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不但會造成身體負擔,還可能產生副作用,有時甚至會殺死體內的正常菌叢,造成免疫力下降。

3.不隨便停藥

抗生素一定要按時服藥,並完成整個療程,切勿因症狀有所改善而自行停藥,以免造成細菌衍生出抗藥性 ,原來有效的抗生素也就不再有效了。萬一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世界各國都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需要民眾與醫學界共同努力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