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別怕!中醫師建議,萎縮性陰道炎的治療、食療、生活保健該怎麼做

辛重毅指出,中醫治療強調「有是證,則用是藥」,甘麥大棗湯成為中醫治療更年期失眠、憂鬱症 、多汗症等常用基礎方,通常會依據病人體質和症狀併用其他方劑來治療失眠,例如抑肝散、酸棗仁湯等。
茶飲調理 簡易煎煮溫服效果好
辛重毅特別提供寧心安神茶和疏肝解鬱茶 2 道茶飲配方,方便在家簡易煎煮。瞿瑞瑩也提到甘麥大棗湯除了可當中醫調製基礎方,也能自行在家煎煮當一般茶飲來喝,不妨嘗試看看。
寧心安神茶
功效:疏肝解鬱、寧心安神,改善更年期失眠、盜汗、焦慮。
材料:炙甘草 5g、浮小麥 10g、黑棗 3 顆、酸棗仁 6g、地骨皮 3 g
作法:用 500cc 水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去渣,睡前 1 小時溫服。
疏肝解鬱茶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改善更年期口乾口苦、焦慮不安、情緒不穩。
材料:玫瑰花 6 朵、大棗 3 顆、浮小麥 6g、百合 6g
作法:用 500cc 水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 15 分鐘,白天當茶飲。
生活解方 改善飲食運動和作息
辛重毅提醒,平時少吃重口味食物,特別是容易熱潮紅的人,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茶及酒精,多吃些含膠質及黏液的山藥、秋葵、白木耳等,也要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及單元不飽和油脂,如鯖魚、鮭魚,幫助身體適應壓力。
壓力是造成更年期不舒服的原因之一,運動流汗是紓壓的最好方式,可做伸展類運動如太極或瑜珈等,搭配有氧運動流汗,是最好的舒壓運動。容易胡思亂想的人,尤其是已經退休或面臨空巢期的,找個能讓自己轉移注意力的長期嗜好或興趣,不但能紓壓,也可藉由可轉移注意力,減少胡思亂想的機會。
瞿瑞瑩提醒,更年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些早發更年期現象,可能由於過勞、壓力等身心過度負荷所導致,若發現自己開始出現提早更年期症狀,只要能提前調養,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就能夠延緩更年期到來的時間、緩解不適症狀,幫助身體度過更年期的種種不舒服。
潰瘍性結腸炎嚴重需裝人工肛門!中醫3關鍵用食補養好腸胃
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請辭的新聞令各界譁然,也令許多人疑惑潰瘍性結膜炎究竟是怎樣一個疾病,會使得這位政治家選擇在任期結束前就先請辭養病。
事實上,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腸道疾病,主要是結腸及直腸的黏膜層發生連續性的病變,臨床表現多為腹痛、多次腹瀉和伴隨粘液的血便為主,體重也可能會隨之減輕,若放置不管,可能會因為不斷地出血導致貧血,腸道若嚴重受到破壞的話還可能發生腸穿孔的情況。
雖然病因至今尚未明瞭,但現階段的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很可能與遺傳、飲食、壓力、腸道菌失衡以及自體免疫反應有關。
治療方向主要以減少發炎為主,若無效則可能會再加入免疫調節劑或是口服類固醇。然而這個疾病不僅不好治療,治療過後很容易會復發,長期的慢性發炎還可能使得日後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升。
「壓力」也是病症加重原因!中醫可改善復發問題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一般民眾在上廁所時,如果發現糞便帶有黏液、分泌物,或是顏色似乎帶著暗沈的血色,這可能是潰瘍出血一段時間後的痕跡。如果民眾常常拉肚子、上廁所沒辦法上乾淨,但又不是痔瘡 ,就建議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將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歸為「腸澼」、「久痢」及「便血」的範疇,屬於一種本虛標實的疾病,由於脾氣的虧虛,使得腸道容易遭受濕熱毒邪所侵襲,久而久之還會有氣滯瘀血產生。人如果時常處於高壓的環境,也會加重病症。
周宗翰介紹,許多病人的問題是病情反覆不見好,中醫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般的治療會先以清腸解毒為主,邪氣去除大半後便改以健脾補腎為重,這也是中醫的強項,如此才能真正阻斷日後病情的纏綿。」後期當病人腹瀉稍緩,但面色無華、手足發冷、不想進食時,補益脾腎則會給予溫脾湯、真人養臟湯酌加肉豆蔻、砂仁等藥物。
飲食 3 大原則,吃出好腸胃
周宗翰指出,處於慢性期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飲食要特別注意,選擇的大方向為均衡、清淡、好消化,並且不碰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菸酒。另外,還有 3 大原則要遵守,才能夠調理腸胃。
乳製品及高油脂食物,可能造成腹瀉加重或脹氣的不適感,最好避免食用。
若要進食高纖維的蔬菜,建議可選取較嫩的部位,蒸煮過後再進食,以減輕消化負擔。
宜少量多餐,儘量減少腸道負擔。
在發病期間,腹瀉嚴重者可發生脫水和鈉、鉀、氯離子的大量流失,建議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遠離高壓環境,保持心情的平靜愉快。
「耆芩山藥小米粥」可做調養食物
周宗翰推薦一款「耆芩山藥小米粥」供潰瘍性結腸炎的民眾做為調養期的日常保健參考。
兩人份材料:黃耆30g,黃芩5g、削皮山藥適量切塊、小米100g
做法:
將小米淘洗後浸泡半小時
將黃耆和黃芩洗淨後,放入適當清水蓋過藥材2公分左右,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分鐘,將藥渣濾出取汁。
將1000c.c.的水放入鍋中,煮沸後再加入小米與山藥,轉成小火煮半小時以上,直至煮開煮透。
功效:黃耆能夠補脾益氣,可升提陽氣,而山藥除了補脾益腎的作用,還有收澀止瀉之效。小米則是能夠補脾益胃,並有安神鎮靜之功,可緩解腹瀉的頻率。搭配少量黃芩,能稍微清利大腸濕熱,減輕腸道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