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真正的強大不是婚姻,不是金錢,而是......
![一個女人真正的強大不是婚姻,不是金錢,而是......](/photo/articlePhoto/162993/photo_16299320250211120911.jpg)
人類感情光譜包含的沮喪、憤怒與冒犯等情緒,其實是能促進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的必要痛感。它們既構成了人與人相處的真實性,也能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自省。一旦缺乏對自我和他人的覺察,人的感情就不再具有獨特性,不再能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提供任何具體的指導和準則。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沉迷情緒價值就像沉迷酒精一樣,讓人產生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錯覺。
——蕭瑤,《讀者》2024年第22期
網路上有個提問:一個女人真正的強大是什麼?
有人說,是有很多很多的錢,才能帶來底氣和安全感;
也有人說,是有一段穩固的婚姻和圓滿的愛情,才能擁有對抗孤獨的力量。
不同的認知會帶來不同的人生狀態。
對前者來說,物質的豐盈才是幸福;而對後者來說,周旋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體驗人情冷暖,即使頭破血流也不後悔。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達到靈魂所在。”
意思是說,如果我們過度依賴外在的成就與物質的堆砌,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要求當中,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浮躁不安和焦慮。
相反,若能向內尋求,安撫內在自我,我們便能變得恬淡安然、和諧自足。
對於當下的女性來說,物質相對豐盈,生活井然有序。
要獲得長久的幸福,可以多在情緒價值上多下功夫。
不再一味向外索取情緒價值,而是多向內探尋,保持自省、自立和自強,方能讓自己活得舒心與清爽。
不向父母求“認可”,要自我接納
在第八季《十三邀》中,詠梅與許知遠的對話,豐富了我們對她原有的知性、恬靜的印象。
她說自己表面平靜,其實內在激烈,總有很大的情緒在洶湧。
原來詠梅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
爸爸學識淵博且極具才華,但喜歡嘲笑和打壓她,而媽媽只和哥哥很親密,她想要和媽媽親近,媽媽永遠都沒有時間。
因此,她常和媽媽爭論,同時,也想去爸爸的新家尋求安慰,卻又很害怕見他。
這些來自小時候的記憶,常會讓她陷入巨大的悲傷、自憐當中。
只有在鏡頭前,她才能把自己內在豐富的情感代入到角色中,把每個角色演好,把每一件事做到極致,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在父母相繼過世前,她親自照顧父母的起居,以致自己的身體嚴重透支,卻依然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與接納。
童年缺失的愛再也無法填補,父母未曾說出的「對不起」也永遠無法追回,她不明白自己為何要受到這樣的傷害。
為此她閉關了四年,就想找出一個答案。
正是透過這樣的尋覓,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內心,她最終選擇了原諒。
來源:《十三邀》
因為,只有放下執念,接納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心靈才能自由。
回望詠梅的心路歷程,也警醒了我們所有的女性,一定要擺脫尋求父母認可的執著,擺脫掉對過去傷痛的沉迷,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才能活出更加勇敢的自己。
不可否認,父母的認可非常重要,然而,我們內在的力量和態度才是決定我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的重要因素。
很認同《越過心裡的山》裡的一句話:
“困住你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過好這一生。
意識到父母也有自己的限制和許多的無能為力,我們就能試著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怪罪,更不是讓自己陷入無助和無助的境地。
帶著這份清醒與覺知,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會讓我們內在充滿力量,更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不向伴侶求“被愛”,要自我成長
網路上有一項調查:在選擇戀愛對象時要看重哪一點?
得票最多的評論是情緒價值。
許多女性都希望得到伴侶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情感鏈接,常常透過不斷索愛來尋求安全和被愛。
然而,結果往往不隨心所欲。要嘛是伴侶感受到過多的疲憊和壓力,要嘛是女性的期待落空,陷入對這段感情的懷疑。
換句話說,如果女性不再那麼執著於從對方身上獲得情緒價值,適度降低期待,保持自身獨立,可能會使男性更加依戀並尊重她們。
就像熱門劇《凡人歌》中的全職太太沈琳。
她原本住著市區800萬的學區房,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沒想到的是,隨著年薪百萬的丈夫中年失業並被騙走80萬,家庭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她的生活品質也一落千丈。
面對生活巨變,沈琳毅然決定重返職場,從文員到月嫂都嘗試一遍,儘管吃盡苦頭,但她從未放棄。
為了應對房貸壓力,她主動將全家搬遷至郊區;為了盡快增加收入,她擺攤賣滷菜,每天進貨、清洗、燒煮、出品……
丈夫陷入消沉,她沒有埋怨,而是能夠理解他在人生中途的無奈,堅信只要給丈夫足夠的時間,他一定能重新振作。
沈琳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堅韌與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