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省」出來的?醫生提醒:6個節省習慣沒好處,盡快戒掉

這年頭,不熬夜的人都快成異類了。打工人熬夜是常態,學生熬夜是習慣,老闆熬夜是剛需。你問他為什麼熬夜?他說「白天太忙了,只有晚上是自己的時間」。
結果,免疫系統 直接被掏空。褪黑素、T細胞、NK細胞,這些都在深夜工作,你不睡覺,它們就會罷工。而免疫失控,就是癌症趁虛而入的入口。
第六種“省”,是省空氣。
這聽起來很離譜,但真的不少人家裡不願開窗、不裝淨化器、不用抽油煙機。有人覺得霧霾天開窗不安全,結果家裡甲醛 、PM2.5濃度爆表;有人覺得抽油煙機太費電,煮飯不開,廚房變成「毒氣室」。
長期吸入污染空氣,肺癌、鼻咽癌、喉癌風險直線上升。別以為這只是大城市的風險,農村燒柴火、城市小區地下車庫,污染一樣嚴重。
很多人以為,癌症是“吃出來的”,但現實是,很多時候,癌症是“省”出來的。從每一次猶豫不決的檢查,到每一包省下沒吃的藥,每一次「再等等」的想法,都是在給癌細胞創造機會。
再說個異識的現象:你知道嗎?現在越來越多的癌症年輕化,胃癌、大腸癌、乳癌,30歲前確診的不在少數。為什麼年輕人也中招?因為他們也開始「節省」了——節省睡眠、節省運動、節省身體的預警信號。
有人說:「我不吸煙、不喝酒、飲食清淡,怎麼還得癌症?」問題是,癌症的誘因,從來不單一。基因突變只是起點,環境、情緒、生活方式,才是加速器。你省下的每一分,癌細胞都記在帳上,總有一天找你「結帳」。
再看文化背景,咱們中國人講究“吃苦耐勞”,講究“不怕病”,但有時候,這種忍耐變成了對健康的慢性透支。老一輩常說“忍一忍風平浪靜”,但在醫學上,很多病不是忍出來的,而是拖出來的。
看看古代的醫書,《黃帝內經》早就寫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意思是你如果正氣足,癌細胞就難以入侵。但問題是,現在的人,「正氣」早就被透支光了。
再講個常見誤解:有人說“癌症是老年病”,所以年輕人不體檢、不注意飲食、不戒熬夜。但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35歲以下癌症發生率連續十年上漲,尤其是甲狀腺癌、大腸癌,成了年輕人的「熱門癌」。
還有人覺得“癌症是命”,查出來就完了。其實不然,現在很多癌症早篩手段已經很成熟,像是低劑量螺旋CT 查肺癌、 HPV檢測 防子宮頸癌、 糞便DNA檢測 篩腸癌。這些檢查並不貴,但很多人覺得「沒必要」。
最讓人心痛的是,一些本來能治好的癌症,就因為“省”,錯過了機會。例如乳癌早期五年存活率超過90%,但一旦發展到晚期,存活率驟降。很多人就是因為“省一次檢查”,把自己推向了深淵。
還有個細節,很多人不注意:水。有人家裡用幾十年來沒換的塑膠水壺 ,煮水產生有害物質;有人用自來水直接飲用,忽略了水中亞硝酸鹽的累積。長期喝劣質水,也是在給癌細胞「澆水施肥」。
從微觀層面來看,癌症的發生是基因突變、DNA損傷修復失敗的結果。但從宏觀角度來看,癌症的發生,往往是生活方式長期累積的崩塌。每一個你「省」下的選擇,都是推動這個崩塌的手。
別讓「節省」變成「節命」。不該省的地方,一分都不能省。身體是本錢,不是帳本。有些賬,你現在不花錢買健康,將來就得花命去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