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氣數”,何時走到盡頭,其實早有預兆

一個人的“氣數”,何時走到盡頭,其實早有預兆
value101 2025-05-09 檢舉

01

《推背圖》中有言:“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千萬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何謂天數?就是民間常說的「氣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火燒上方谷」。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父子的小命。可憐漢朝和諸葛亮,逐步走向生命的終點。

氣數這種東西,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罷,它都是真實存在的。死不了的人,就是氣數未盡。而走到盡頭的人,就是氣數已盡。

小到個人,大到整個人類世界,都是存在著氣數的。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便是如此。

一個人的氣數,何時走到盡頭,其實早有預兆。

 

02

氣數,跟一個人的“使命”,聯繫頗深。

一個有趣的歷史現象:當一個人完成了他的使命,那他就離歸去不遠了。

姜子牙七、八十歲才出山,幫助周文王、周武王兩代人,消滅了殷商,定鼎天下。完成了興週滅紂的使命,薑子牙就離開了。

周武王姬發消滅商紂,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不到3年的時間,姬發就病逝了。彷彿,他的使命,就是來消滅商紂一樣。

秦始皇嬴政,花了大半輩子的時光,去消滅東方六國。登上皇位10年左右,嬴政就猝然離開了。千秋萬代,不過大夢一場。

漢高祖劉邦,僅比秦始皇嬴政小3歲,竟然以中老年之軀,逐鹿天下,接棒秦朝,建立漢朝。當了沒幾年皇帝,劉邦也離開了。

可見,一個人的氣數,跟他的使命,是連結極深的。使命沒有完成,哪怕七、八十歲,也死不了。使命已然完成,即使年紀輕輕,也會英年早逝。

歷史上的每個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罷,各有他們的使命,無一例外。

 

03

個人的小氣數,牽扯「環境」的大氣數。

有道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成就一個人的,看似他自己本身,其實是時代的眷顧。毀滅一個人的,看似是他自己本身,其實是時代的變故。

身處戰亂年代,每個人都需要面臨戰爭的威脅,分分鍾小命不保。是否戰亂,不是個人的選擇,而是時代的選擇。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