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幾種童年經歷

心理學: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幾種童年經歷
value101 2021-06-23 檢舉

多少人,一生都在與自卑作鬥爭。

明明自己已經很優秀,可是偏偏覺得自己不夠好。明明遇上了很好的人,可是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

自卑的人,內心就像有一個黑洞一樣。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取得多少成就,都填不滿。

他們的眼前,有一串看不見的葡萄,一直吊著他們往前走。

可是,他們永遠都吃不到那顆葡萄,永遠都到達不了彼岸。就算是短暫嚐到了葡萄,很快又會被新的葡萄吊走。

內心自卑的人,永遠都不能滿足,很難認可自己,也很難感受到快樂。

一個人的自卑,與他現在做了什麼事情沒有關係,而與他過去經歷了什麼有關係。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成年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新鮮事。所有的感受,都是對童年的重複。

多少人的自卑,是從原生家庭裡帶出來的“原生自卑”。

心理學: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幾種童年經歷

 

1、經常被打擊,我再也沒有了自信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熱門的問題:中國父母為什麼從來不誇獎孩子?

評論區有無數人,說出了自己多年的隱痛。

從來沒有被父母認可過,長大後甚至到了中年都無法與自己和解。

導演姜文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主持人問他一生有什麼遺憾?

他說,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的母親,他從來沒有得到過母親的認可。

從小到大,不管是遇到什麼事,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母親一定不會誇獎他。

就連他考上中戲之後,她拿著錄取通知書給媽媽看,媽媽都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你那一堆衣服洗完了?

在母親的眼裡,他永遠都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姜文這樣的大導演,一生功成名就,可是卻有如此巨大的遺憾。

原生家庭帶給一個人的否定,是一輩子的。

心理學: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幾種童年經歷

 

我們不會去思考,覺得父母是不是錯了。我們只會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努力。

長大後,別人誇獎我們,我們覺得像是燙手山芋。別人否定我們,我們又覺得自己受到了打擊。

一個人的自卑,很有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否定帶來的。

父母對我們的否定讓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產生偏差,腦子裡就像住了兩個小人。一個代表著我們自己,代表著我們努力與優秀的一面。

另一個小人,代表了父母,代表了他們打擊否定的一面。

大多數時候,優秀的小人,會被否定的小人打倒。每每想要崛起,都會被再次按壓住。

這樣的人,長大後又怎麼會自信?

他們不敢認可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優秀。只能一直尋找,讓父母滿意的時刻,一生都在討好別人。

心理學:自卑的人,往往是因為這幾種童年經歷

 

2、有暴力傾向的家庭,會讓一個人感受到羞恥

李玫瑾曾經說過,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帶了一個伴侶回家,你如何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合適?

那就是要看這個人談起自己的家庭時,是驕傲還是迴避。

一個從小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在談論起自己的家庭時,永遠都是自信滿滿。

而一個從小生活在支離破碎家庭中的人,提到家庭那就會感受到羞恥感。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