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善於守拙

《道德經》中說:“大智若愚。”
就是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們往往看起來似乎是愚昧的。
為何呢?
因為越是有大智慧的人,就越是深刻地明白,“聰明”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服務於自己,同時,也可能會傷害到自己。
所以,他們謹慎地運用自己的“聰明”,不輕易顯露。
守拙,保持低調才能長久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一個人,如果在一個團體中太過突出,那麼,就會很容易招來其他人的攻擊。
因為他的突出,在無意間,就襯托出了其他人的“平庸”。其他人,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一種壓迫感,甚至有的人還會產生“自卑感”。
顯然,沒有人會喜歡這種感覺。
所以,有的人,就會通過攻擊“突出的人”,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本來,一個人太過突出,就已經處於“風口浪尖”了。
如果此時,他還恃才放曠、炫耀自己,那麼,只會製造更多的矛盾與衝突。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和光同塵”。他們把自己的光芒變得柔和,混同於塵垢,不過分炫耀自己。如此,他們似乎與眾人“無異”。
最終,他們拋棄了“虛名”,也避開“實禍”。
老子說:“功成身退,天之道。”
古往今來,我們會發現,那些真正厲害的人,他們建立了巨大的功勞後,要么,會比以前沒有建功的時候,更加謙虛低調,要么,他們就乾脆“功成身退”,歸隱田園。
最後,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了余生。
而有的人,一旦建了功,就忘乎所以,甚至“作姦犯科”,肆無忌憚。到最後,他們往往不得善終。
善於守拙,不是懦弱,而是懂得敬畏。只有懂得敬畏的人,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