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要戒菸嗎?醫生告誡:過了55歲,日常吸煙謹記“5不吸”

上了年紀要戒菸嗎?醫生告誡:過了55歲,日常吸煙謹記“5不吸”
value101 2025-07-14 檢舉

第五,不在情緒激動時吸煙。

憤怒、焦慮、悲傷時抽煙,看似解壓,其實是加壓。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個時候抽煙,無異於在已然緊張的血管上再加一層壓力,心梗、腦出血的風險就此飆升。

說到底,55歲以後,身體的「容錯率」所剩無幾。每一口煙,不再是“習慣”,而是一次風險投資——而且是注定虧本的那種。

 

煙草帶來的不只是肺的問題。它是一場全身的慢性「破壞秀」。比如血管。吸菸讓血管內皮受損,膽固醇也更容易沉積其中,動脈粥狀硬化就此埋下伏筆。而硬化的血管,就像是老舊水管,隨時可能爆裂。

還有牙齦,很多人55歲後開始牙齒鬆動,以為是「自然老化」。 抽菸讓牙齦血供減少,免疫力下降,牙周炎悄然而至。牙齒不穩,連飯都吃不香,健康從口而入,問題也從口而起。

 

眼睛也沒能逃過。長期吸菸,視網膜血管受損,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機率大增。看不清、模糊、黑影,生活品質直線下降。那種「看得見世界卻抓不住細節」的無力感,比起失明,更讓人沮喪。

不僅如此,抽菸更是讓骨質密度偷偷溜走的「隱形小偷」。  55歲後骨質疏鬆本就高發,菸草中的尼古丁會抑製成骨細胞活性,讓本來就脆弱的骨架更加不堪一擊。一次小小的跌倒,可能會帶來大大的骨折。

 

而在男性中,吸菸對性功能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尼古丁會影響血液循環,對勃起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很多人羞於啟齒,卻在藥局悄悄排隊買藥,其實戒菸才是更根本的解決之道。

至於女性,55歲後已經進入或接近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吸煙會進一步加速這一過程,導致更年期症狀加劇,如潮熱、心悸、情緒波動等。不僅如此,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再談一點現實的,煙不是免費的。以每天一包煙計算,一年約需花費上萬元。這筆錢,不如拿去買點藍莓、鮭魚 、或一台家用的空氣清淨器,豈不是比較划算?花錢抽菸是花錢買病,花錢戒菸才是投資健康。

有些人擔心,戒菸後身體「反彈」:咳嗽變多、體重增加、情緒不穩。其實這些都是恢復的訊號。肺部開始清理垃圾,胃口恢復正常,情緒也重新適應沒有尼古丁的日子。短期的不適,是為了長期的安穩。

 

戒菸不容易,但也不難。 關鍵是別想著“一刀切”,而要學會“減法”:少一根是一根,延遲點時間就是進步。將早上的那一根延後到吃完早餐後,再改為午後,再慢慢減少到沒有。過程雖慢,但每一步都值得。

如果實在戒不掉,可以嘗試替代療法。例如尼古丁替代貼片,或是口香糖方式,幫助身體逐步擺脫依賴。也可以考慮行為療法,找專業醫生輔導,定期追蹤。別小看這些方式,它們比「硬撐」更有效。

 

最怕的,是「拖」。總想著“明天再戒”,結果一拖十年,十年後醫生說:“你這肺,像個老煙囪。”到那時後悔,不如現在行動。

55歲,是一個節點,更是一個機會。是健康的分水嶺,也是改變的起點。如果現在不做選擇,未來可能就再也沒得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